□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胡大一
每年都有患者因潜在房颤引发中风,而这本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关注房颤,预防卒中”的会议中,我和卫生部医政司医疗管理处付文豪主任也曾共同呼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用抗凝疗法,减少由此带来的家庭负担和国民经济负担。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房颤患者的心跳速率可达120—150次/分,而正常的心跳则在60—100次/分。在“全球预防中风行动”专家组发布的《如何避免亚太地区中风危机》的报告中显示,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800万人罹患房颤。中国目前的房颤患病率约为770人/10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脏病等诱发疾病存活率的提高,由房颤引发的中风逐渐成为普遍的健康问题。
目前,我国有超过150万人死于中风,死亡率达138.4人/10万,已经超过癌症的死亡率。而且,房颤将中风风险提高了5倍,缺血性中风中,有15%到20%是源于房颤。而且房颤引发的中风相比其他原因引发的中风,后果更严重,不仅会导致更严重的残疾,住院时间更久,而且首次发作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0%,约为非房颤患者的两倍。
房颤患者的心房快速且无规律地跳动,导致心房中的血液不能完全泵出,从而形成淤滞,产生微小的血凝块(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向脑部,堵塞脑部血管,最终引起缺血性中风。房颤的症状可能包括心悸、胸痛或不适、气短、头晕、昏厥等,但是还有许多房颤患者,没有症状或无明显的、特异性的症状。由于房颤的症状通常不太明显或具体,许多房颤患者通常在中风后才会诊断出房颤。其实,一个简单且便宜的程序,如常规诊脉,随后进行心电图检测,往往能够在提高诊断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房颤及其引发的中风的预防,重视早期的诊疗环节,提高医生对房颤的管理意识,有助于降低房颤所致中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此外,房颤最简单、最容易识别的体征就是无规律的脉搏,公众也可以通过关注自己及家人的脉搏,尽早发现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