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文艺领域对中国载人航天伟大工程的题材开掘得很少,甚至是空白。这是因为这个题材的特殊性,不管怎么写都离不开真人真事,再怎么拍也拍不过真实的纪录片,庞大而难以驾驭。
虽然难,但是我们还是迎难而上了。从谋篇布局上,电影一定是大气磅礴的,以宏观叙事的视角,让人们看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伟大壮举的可歌可泣,歌颂“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但是,究竟该如何切入?随着对航天事业了解的不断深入,与航天员深度接触之后,我们发现,能实现飞天梦想的人毕竟是少数。正如影片里的一句话,航天员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不管是上天还是没上天,航天员所受到的磨难和遇到的挑战都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没能飞上蓝天的航天员们的坚韧奉献更令人感动。根据对生活的提炼,电影《飞天》选取了一个比较巧妙的角度,塑造了一个连续落选的航天员形象。主角张天聪有点像科技战线上的“许三多”,文化水平高,有思想,有理想,品格高尚,行为儒雅,工作生活的环境比较封闭,远离物欲横流的外部世界,心灵相对纯净。面对屡次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却越挫越勇、迟暮落寞却始终倾情坚守。影片通过这样一个悲情英雄的故事,表现出中国航天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现实主义仍然是我们创作的第一选择。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是为观众揭秘航天员真实的训练生活。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枯燥,比如为克服长期失重对人体生理造成的影响,在床板上头下脚上仰卧五天五夜;比如为了适应太空狭小空间和孤独生活,独自一人在黑屋子里一连五天不见天日;比如背诵40万字的航空手册……当然,光是反映张天聪的艰苦工作是不够的,虽然是载人航天的宏大题材,也应该在积极的层面上更多的照顾到个人的感情和追求。我们没有拔高英雄,而是将很多航天员在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移植到张天聪身上,设计出他与妻子、女儿、母亲、战友之间感情互动的几条线,摆脱一些主旋律影片人物塑造高大全的窠臼,表现了一个真实可爱的航天员形象。
(王珈为电影《飞天》导演之一 文字整理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