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3日 星期一

    要融合的不光是旅游和文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3日 07版)
    中国旅游研究院 胡抚生博士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政策,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以及全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都提出要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临潼也是一个文化大区,有着兵马俑、华清池等一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秦始皇兵马俑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401.8万人次,华清池接待游客人数突破200万人。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一个强强联合的概念,没有受大众喜欢的地方特色文化,就不可能吸引旅游者,没有庞大的旅游客源也难以推动当地文化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目前来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更多是由于市场需求而采取的一种主动融合,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趋势将更为明显。

        首先,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需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前很多地方开发文化旅游都是政府起主导作用,市场主导作用不足。比如很多印象系列的演艺节目,都是政府主导而没有考虑市场需求。要让市场自主来调节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方向,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旅游集团,实现旅游产业市场开发。同时,要建立政府的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结合的有效途径,比如目前的民营文化创意园区,政府对其发展进行扶持。

        第二,探索文化旅游业新的商业模式。事实上,文化产业自身盈利能力不是很强,旅游的自身盈利能力不是很强。像目前的曲江模式是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但从长期来看,旅游要面临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果不能实现旅游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很难长久发展。临潼有四大旅游板块,如何实现盈利,创新商业模式,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第三,关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短板。从目前来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更多体现在文化与景区的融合,和其他产业链融合相对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旅游演艺的发展,文化与演艺业的融合逐步深入,但是文化与餐饮、住宿等其他旅游要素的融合程度明显不够,缺乏突出的亮点。同时各地的旅游宣传主要是宣传旅游景区,对于其他方面比较忽视。

        因此,政府需要更多关注旅游产业融合的短板,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创新业态,培育新的产业空间和消费能力。

        重要的一点就是建成旅游与文化融合的体制机制,建立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改变文化资源管理职能交叉的状况,推动全国旅游部门的发展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实。需要融合的不光是旅游文化,还涉及工业、商业和其他产业,因此地方要整合资源,建立统筹协调的管理体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