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作品了。在文艺圈乱象丛生,市场化、泛娱乐化不断冲击主流价值观的当下,《岁岁清明》却是那么安静的认真的娓娓道来一个凄美的故事:茶农的女儿,青春萌动地爱上了青年茶商,而青年茶商却带来了病弱的美妻……在茶香人美的如画世界里,一段纯真的情感,一段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却被战争打碎,美丽被毁灭、惨烈将柔弱的他们变得无比强大……影片犹如江南琵琶女人的亮甲拨动琴弦一般,一下又一下地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欲罢不能……
看《岁岁清明》,萦绕于心的是浓浓的茶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赞美。影片中郁郁葱葱的茶林、青石板路、如镜的西湖、倒映的白塔。青花瓷茶碗,碗盖掀动起的一刹那脆响,清茶的香甜已经散发开来……茶本不醉人,然而,看似绵绵的茶饮却也透着一股浓烈的后劲儿,提神、提气,喝酽了也会睡不着觉,它柔中有刚,就像那些喝茶的人,茶品和人格悄然地呼应着。
剧中的主人公——青年茶商尹少爷不是高大威猛型的抗日英雄,而是竹竿顶脑袋、走路像飘的文弱书生,他的太太,病美人天巧更是弱不禁风。编导给予了观众具有强烈视觉反差的主人公,却让他们作出了和日寇拼命的壮举。巧妙的是,编导是用极具生活情趣的细节为观众构筑了这样的人物个性:尹少爷在初上山时被爷爷训斥,爷爷嫌弃他手无束鸡之力,人家不敢把女儿嫁给他。尹少爷赌气于爷爷的一句话:“把那只野兔子抓回来,我就向你道歉”,而顽强地追赶兔子。当他大口地喘着粗气把欢蹦乱跳的兔子递给爷爷时,观众也感叹于他的执著;同样,天巧病态出场时,观众都担心她活不下去,然而,她和茶农的女儿阿敏上山时表现出的坚韧,面对阿敏的敌意显示出的宽容、大度,不但让阿敏慢慢接受她,也让观众被她的美浸润,被她的爱融化。这样扎实的细节铺垫使得后面尹少爷所做的惊天之举更加真实可信。
影片中的茶道和人道结合得是那么机巧,连传统中关于茶、关于人的一些陋习都因为人性的美而改变了颜色。影片一开场,就是一场冲突戏:一个妇人追打着“不要脸”的捂过茶的姑娘。传说,只要用女儿身为别人捂过茶,自己就不能生儿子,就没有人要了!在这样的情境下,茶农的女儿阿敏却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为天巧捂茶,成人之美,而天巧也在感动之余,决定和阿敏一起分享丈夫的爱情,为丈夫填房,从丑陋到美丽的转身都是因为善良,正如片中的台词:“我们不能不敬畏善良”,善良和真诚的初衷让茶更香、人更美。
抗日激情无疑是影片所要掀起的高潮部分,也是天道使然。没有我们通常看到的抗日题材影视剧那样的模式和俗套。片中的抗日戏还是通过小姑娘阿敏的眼睛来透视:尹少爷突然在又一个清明时节带来了日本人,寂静的茶林中有了入侵者,这让阿敏颤抖了,她是那么的伤心,她心爱的尹少爷怎么变成了汉奸?在这样的陡转中,阿敏终于爆发,喊出了:你凭什么把他们带上山?你凭什么拿我家的茶给鬼子喝?你凭什么?此刻,观众也会在心中应和,日寇,你们凭什么闯入别人的家,凭什么拿别人的东西,奸杀别人的妻女,毒害善良无辜的民众?这是“天道”的呐喊,是虽外表柔弱但内心强大的江南人、也是中国人的呐喊!当剧情再次陡转,观众看到了尹少爷除掉了日本鬼子,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时,观众和阿敏一起被震撼了,当鲜红的血液晕染着茶山、茶林,又是一幅画卷,这是用丹心泼墨的图画,让人感叹这如诗如画的美是如此的悲壮。
当然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尹少爷带日本人上山,尹少爷穿着日本军装,挎着盒子枪,和日本“朋友”谈茶品茶,阿敏误认为尹少爷是日本汉奸,观众也被迷惑了。如果这是编导们设置的悬念,那么这样的悬念一定要给观众一定的心理暗示。尹少爷至少应该是反常的,因为接下来,他是决定要这几个日本鬼子的命的,他的冷静、淡定是导演处理时为了不露底儿而故意为之,但不符合情节逻辑。
瑕不掩瑜,看《岁岁清明》就如同读沈丛文先生的散文,美得令人心碎,影片的前半部是茶道、人道无与伦比的美,在后半部却让战争将美一点点撕裂,这使得影片更加具有悲剧美、悲剧的力量,让人荡气回肠。
5月30日,出品方之一的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为电影《岁岁清明》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典礼。首映过程中,不少观众热泪盈眶。这样的放映效果也让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的总经理谷国庆坚定了发行好这部国产电影的信心。随着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的推广,相信,这部电影就像清粥小菜一样给习惯了视听奇观的观众别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