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01日 星期三

    震后经济日本重新起跑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01日   16 版)

        日本大藏省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大地震影响4月份日本出现了4637亿日元的贸易赤字,不过这一数字小于市场的预期。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众多日本企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日本的贸易赤字不会无限扩大、长期持续,日本经济最快将于今年秋季彻底摆脱大地震带来的影响、重新走上复苏之路。

        由于4月没有新年、春节等季节性因素,所以除了遭受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的1980年以来,日本从未在4月份出现过贸易赤字。但发生在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对日本的产业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影响。尽管受损的主要是东北地区的一些零部件工厂,但几乎所有的日本汽车和电器厂家都因为缺少零件而减产或停产。4月份,日本的出口总额为51557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2.5%,其中的汽车出口金额骤降了67.0%。今年4月日本共出口了214437辆汽车,为1979年1月有统计以来最少的一个月。导致贸易赤字的一方面是出口金额的减少,另一方面则是进口金额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而明显增加。4月份,日本的进口总额连续16个月出现增长,达到56194亿日元的水平。

        依靠贸易立国的日本一直拥有巨额的国际贸易盈余,仅在今年2月,日本就实现了6503亿日元的贸易盈余。即使是发生大地震、海啸和核泻漏事故的3月份,日本也创造了1894亿日元的贸易盈余。只是震灾的影响在4月份集中体现,日本一下子出现了4637亿日元的贸易赤字。不过这一巨额的数字并没有出乎经济学家的预料,反而远远低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估。那么多的出口企业因为震灾而减产,国际能源价格最近是节节攀升,而日本又因为救灾和灾后重建需要额外进口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这么多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只产生了4千多亿元的贸易赤字,的确不算太多。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日本4月份的出口情况还能发现更加乐观的因素。4月上旬日本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9.4%,而到下旬跌幅就回落到了12.2%。可以说,日本的出口情况在4月下旬就已经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最近,日产汽车公司表示将在今年10月恢复至震前的产量,丰田和本田也表示年内能够恢复正常生产。分析人士认为日本经济受震灾的影响似乎没有最初预期的那么严重,随着灾后重建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只要今后能够顺利恢复出口,那么日本最早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最晚也不会晚于今年第四季度重新实现贸易盈余。

        此次大地震、海啸和仍在持续的核泻漏事故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日本经济也遭到重创。但不能忽视的是,近20年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拥有海外纯资产最多的国家。海外纯资产是指一国的政府和企业、个人在海外所拥有的资产减去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该国国内所拥有的资产的差额。据日本财务省公布,2010年底日本的海外纯资产为251万4950亿日元,这一数字看起来比2009年底减少了5.5%,但其实是由于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在海外的美元资产换算成日元时出现了缩水。如此巨额的海外纯资产也是日本经济能够迅速恢复的重要保证。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 本报东京5月31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