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01日 星期三

    推开中国一扇窗

    ——中国日报创刊三十周年侧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01日   16 版)
    图为中国日报的中外编辑们在一起讨论版式。刘军摄

        1981年6月1日,一份对开8版的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在中国北京问世,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三十年来,中国日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健步前行。如果说对外开放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门,那么,可以说,中国日报的创办为中国推开了一扇窗。

        在中国日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记者迈进了位于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的中国日报大楼。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国日报的国际性和包容性。在宽敞明亮的大平面办公间,记者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外籍人士与中国同事亲密无间地并肩工作。有的外籍人士不仅被聘为编辑和改稿人,而且参加采访工作。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聂子瑞(Eric Nilsson)的办公桌上摆着近年来采访用毕的多本采访笔记本。他说,2005年,还是大学生的他就来到中国日报实习三个月。在美国读完研究生后,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成为中国日报的正式雇员。他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外对中国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关注。他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许多报道不正确或有偏见,中国日报的突出之处在于能够让国外真实而深刻地了解中国。汶川地震后,聂子瑞十次奔赴灾区采访,大量、真实地向世界介绍四川地震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领导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他还和同事们一起编辑出版了两本关于四川灾区的书籍。聂子瑞高兴地说,“十几年前,外籍人士在中国媒体多是当编辑,而现在却可以与中国同事一同外出采访,写稿,说明中国越来越开放,自由。”他感觉自己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

        中国日报秉持兼容并蓄的理念,为报社吸引来更多的优秀人才。原美国洛杉矶时报设计总监比尔·盖斯帕(Bill Gaspard)加盟中国日报后,使报纸的版式设计上了一个新台阶,更加国际化、更加适合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比尔欣慰地说,他在中国日报找到了家的感觉。

        的确,中国日报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象征和中国的“英文名片”。中国日报一位资深员工告诉记者,三十年来,中国日报实现了五大跨越:一是从国内外宣向国际传播的跨越。如今,中国日报由1000多名中外员工组成的优秀团队,在国内建立了31个分社、记者站和印点。在海外以纽约、伦敦和香港为中心,建立了覆盖全球的海外三总部;二是从“一报打天下”到分众传播的跨越。在对开28版的中国日报中国版基础上,相继推出了美洲版、欧洲版、亚洲版和香港版,并将适时创办非洲版;三是从专注媒体外宣到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跨越。中国国家形象专刊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在美欧发行超过200万份。中国日报作为中国大陆惟一代表加入了亚洲新闻联盟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四是从传统印刷媒体向全媒体传播的跨越。中国日报除12份出版物外,还有一个国家重点网站、8个网站集群、三大移动平台和14个无线终端产品。据悉,目前,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万用户可以通过苹果电脑终端下载当日中国日报。五是从培养自需人才到为国家培养对外传播后备人才的跨越。中国日报针对大、中、小学生和英语教师的21世纪英文报、21世纪英语教育等九份英文周刊在全国发行百余万份,为有效平抑西方英文读物的价值观渗透,培养跨文化交流后备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十是而立之年。我们衷心地祝愿通过中国日报这扇窗,世界将更清晰地看懂中国,中国也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本报记者 刘 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