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30日 星期一

    浓墨重彩描绘精彩画卷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美术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30日 15版)
    ▲2010年1月15日,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揭牌。
    ▲陶艺实验室课堂掠影。

        2010年9月,在湖北省高校第四届美术与艺术设计展上,取得了金奖2项、银奖8项、铜奖5项的良好成绩,获奖作品中充溢着民族文化元素而广受好评;2011年4月,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意成果邀请展上,在金奖空缺的情况下,摘得月季奖“银奖”,为民族美术画卷再添一抹亮色……近年来,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着力打造“民族”特色,融汇现代教育理念,在传承积淀中铸就品质,在开拓创新中彰显活力,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民族美术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重特色 创新发展思路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始建于199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美术系,2004年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中西方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也为中国民族美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与西方美术理论、技法的沟通、融合中,使中国民族美术突出本土文化优势,实现民族美术教育创新发展,成为摆在学院面前的一道难题。校党委书记陈达云教授在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超越被动适应的局面,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不等不靠不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在主动争取人才资源、科研项目上有所作为,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在发展过程中,中南民大美术学院准确定位,凝练特色,依托民族美术实验教学中心和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整合民族学博物馆、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与保护中心、民族古典文献资料库、少数民族美术研究所、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所等资源,逐步确立了“将民族元素与现代理念相融合,坚持以南方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研究和本科教学为基本任务,努力将南方少数民族美术教学与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民族美术素养、现代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思路。

        在新的发展思路引领下,学院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美术学院现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3个本科专业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设计艺术学2个硕士专业,有本科生、研究生1200余名。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需要,学院将美术学专业细分为中国画、油画、公共艺术3个专业方向,艺术设计专业分为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4个专业方向,形成了结构合理、规模适宜、优势互补、交叉渗透、富有特色的专业结构。

        重质量 狠抓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学院不断优化特色教学体系。2009年,学院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凸显了“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彰显民族特色”、“加强基础、拓展专业面”等培养理念,大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课程建设上,美术学院注重民族美术在专业、课程和课程内容上的分层次渗透融合。首先,依据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影响的少数民族美术作为主干课程设置相应专业方向,形成特色专业方向。如在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动画)中开设民族美术、民族图案、民族染织绣、陶艺、剪纸等民族特色课程,强化了区域民族美术内容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其次,在基础平台课上加入了民族民间美术形式如蜡染扎染、土家族织锦以及传统漆艺等,要求学生必选,既保证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又体现了民族院校美术专业的特色。此外,在专业课程如广告设计、CI设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和绘画创作等课程中,加强与区域民族美术风格类型、审美思维和图形的结合应用;在立体制作类课程如雕塑、陶艺、服装等课程中,强调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应用,从而凸显传统的民族工艺特色。通过课程设置及内容上的融合与渗透,强化学生对区域民族美术风格的认识和应用,促进民族美术与现代艺术创作设计的有机结合。

        当前,民族美术教育高级专门人才总量在国内外相对较少,成为许多高校开展美术教育的“短板”。中南民大美术学院坚持“内培外引”,积极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近年来,学院先后引进高职称和高学历师资6人,引进海外回国人员4人,聘请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7人,特聘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师4人。目前,学院共有专职教师63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1名。近五年,美术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5项,在权威刊发表论文17篇,作品获省级以上奖65项,出版教材22部和专著7部。2010年12月,院长罗彬教授获得“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团中央、中国科协等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获得70项国家级奖项、123项省部级奖项。近五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

        重实践 服务地方发展

        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决定了民族院校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努力培养各民族创新型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南民大美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创造有利实践条件。早在2004年学院成立之初,就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组建民族美术实验中心,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最初建立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传承保护实验中心开始,经过多年的持续建设,逐步建成了包括民族美术、民族服饰、艺术设计和动画四个大类的15个单列实验室和工作室,以及4个微机房和6个独立多媒体教室,各类仪器设备总价值逾3000万元的民族美术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09年晋升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了以民族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设计相互转换和利用的教学特色,为本科设计与美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与实践平台。

        美术学院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迄今已接待了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和意大利罗马艺术学院等国外同行参观交流50余次,开阔了师生视野,扩大了学院影响。美术学院还建成了面积达5600平方米、设施精良、功能齐全的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多次成功举办各级各类摄影作品展、美术作品展以及每年各专业毕业作品展、优秀作品选展等。此外,学院还在湖北恩施、广西南丹、黔东南、湘西、云南丽江等民族地区建立10多个专业实习(写生)基地,为民族美术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条件。

        中南民大美术学院以服务民族地区、服务社会为己任,积极推进产学研共建合作,支持教师开展科技服务项目,重视创意产品和设计成果的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工作。学院先后与上海派臣服饰用品有限公司、武钢北湖福利加工厂、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精一设计有限公司、武汉伊慕服装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建立了研发中心,依托学院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及地方企业的技术研发优势,在科研工作上重点推进横向的科研服务工作,重视民族美术创意的“价值扩散”,以民族美术创意为核心,促进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学院建设的良性发展,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33项。目前,学院正筹备今年暑假联合台湾工业协会和台湾国立东华大学等单位赴黔东南地区考察,探索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及体验开发的多种可能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