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9日 星期日

    唤醒血液中的诚信

    姚晓丹(记者)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9日   02 版)

        当我们看到背信弃义、泯灭良知的行为,在愤怒的同时,总会有些遗憾:那个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当事人,是不是在这样的日常消耗中渐渐麻木,遗忘了沉睡在血液中默默流淌的诚信?

        这是一个故事,你可以把它当做爱情故事。

        北宋读书人刘廷式年少时曾和邻家女子订下婚约。成年后,他赴京参加科举中了进士,于是,依约回乡迎娶。回家后,他却发现物是人非。邻居一家突遭变故,父亲病死,未婚妻因为过度悲伤哭瞎双眼,家境潦倒。刘廷式并未退缩,而是央人说合希望完成婚约。未婚妻以身份悬殊为由决议退婚,他却说:“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婚后,他和盲妻感情甚笃,生下两个儿子,长大后均进士及第。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还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我相信,故事里说的不仅有爱情,更有诚信、正直,不欺暗室、光明磊落,有古代中国读书人的风骨。

        我想,看到“诚信”这个题目,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想到很多故事。“夸父逐日”是诚、曾子“教子不欺”是诚,“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太守杨震是诚,甚至“不食周粟”、“程门立雪”都是诚。大概,你问一个刚刚开蒙的学童,他也会用“孙叔敖斩两头蛇”的故事告诉你,这就是诚信。

        回望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家国大义还是感悟心得,每一个故事、每一本书都闪烁着“诚信”的火花。我想,诚信早融入了中国的文化,生生不息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但是在今天,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一些事情逐渐产生了怀疑,无论是一段新闻、一本书,甚至街边的一串零食,都会掂量一番:“真实度有多少?质量合格吗?达到卫生标准了吗?”

        每一天,时光伴着“有脚的太阳”匆匆走过。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努力着、拼搏着,改变自己的生活。这紧张的裹挟带给我们太多消耗——不仅是精力,可能还有最初的热情和理想。每一次,当我们看到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商品,当我们看到背信弃义、泯灭良知的行为,在愤怒的同时,总会有些遗憾:那个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当事人,是不是在这样的日常消耗中渐渐麻木,遗忘了沉睡在血液中默默流淌的诚信?

        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有温和的为人道理,也有猛回头的警醒。自律、修身、克己复礼是他们每日必行的功课。春秋时,孔子的学生曾参学业有成,当同学问他原因时,他这样回答:“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否尽力、有没有对朋友不诚实、有没有进步,这些道理到今天都应为我们重视,这样冷静地与自己对话有助于赶走我们的惰性,。

        诚信是利他的,更是利己的。今天,我们的国家自强自立于世界之林,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我想,与之匹配的,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应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某某卖东西靠缺斤短两发财,我为什么不行?”、“某某写文章东拼西凑,我为什么不行?”、“某某做工程拖欠别人工资,我为什么不行?”这些浮躁、急于求成的心态,既断送自己的事业,又给他人带来损失,更不利于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有损于国家的繁荣富强。

        无论生活多么匆忙,也请在放缓脚步时,冷静地和自己对话——今天,有没有诚信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