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初一课堂内,一部妙趣横生的英语舞台童话剧《跳高者》正在上演,“演员”是学生;台下的“观众”,是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多个城市的知名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学骨干。这是由苏州外国语学校主办的第四届跨文化背景下当代英语教学研讨会的现场。
苏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曹伦华告诉记者:“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文化缺失非常严重,英语被当做纯粹的知识来教,教材的重心和教师的精力都放在对构词、语法、句型等知识和技能层面上。事实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英语教学要有“文化视角”
在对教育与文化关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苏州外国语学校于2007年组织举办了首届跨文化背景下当代英语教学研讨会,至今已是第四届。曹伦华说:“那次会议是苏外开始关注英语教学中文化要素的‘第一眼’”,外语教学必须有文化的视角,它要与世界文化进行深度的对话,实现母语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理解、渗透、融合。
苏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陶妮告诉记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有的省定教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的需要”,为此,学校买来了外研社等五家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课本,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挑选出跨文化信息含量高的篇章,按一定的话题顺序,汇编出苏外自己的跨文化校本教材。
在教授介绍歌剧“图兰朵”在北京紫禁城上演的阅读文章时,老师课前就将学生分成三组,带着不同的任务预习准备。课上演示汇报,三组分别用英语讲“图兰朵”的故事、播放歌剧“图兰朵”精彩片段并用英语解释该段剧情、展示“西方歌剧与中国京剧之异同”的研究成果。
陶妮向记者介绍,苏外对于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选择,遵循“体现差异性、知识性、思辨性、情趣性”四大原则,“我们的跨文化校本教材既介绍外国文化,同时也宣传中国文化,并将中外文化内容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联系起来。”
基于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文化”的目标,曹伦华对外语教师们提出了“做有文化素养的老师”的要求。十年来,苏外实行“走出去”计划,派出学校管理人员、教师等赴海外学习。截至目前,已派出142名教师、224人次出境访问学习,出国培训人数占教师总数的41%,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借助外力”拓展跨文化内涵
“烧制瓷器有上冻解冻、配釉、拉胚、上釉四个步骤,唐、宋、元三个朝代是瓷器发展最鼎盛的时期……”苏外初一(1)班的张入凡说起中国瓷器来头头是道。然而,这些知识并不是她在历史课上学到的,而是收获于一堂英语报刊阅读课。
苏外真正进入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标志就是英语报刊阅读课。四年前,除了常规英语课外,苏外开始在中学的每个学年段开设报刊阅读课,老师引导学生就报纸上的内容进行讨论或者辩论。此后,苏外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加入了小说阅读的“硬任务”,规定每个学生一学期需要完成8至10本英语原版小说的阅读。
初三(3)班学生金戈告诉记者:“在阅读英文原版小说的过程中,老师会让我们找出各种语法例句,由于这些句子都与小说有联系,所以同学们都比较乐意去理解并记忆,语法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
“外面的世界”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苏外的校园活动与跨文化教育相结合,开设了英美文化选修、英语影视鉴赏、英语角、雅思兴趣班、英语戏剧社、模联社团、世界遗产研究与保护等,还时常组织模拟联合国、五国峰会、境外修学等跨国交流活动。
世界遗产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苏外跨文化教育中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从2001年起,苏外尝试世界遗产课程进校园。学生们参与北京世界遗产国际论坛、走进苏州园林担当英语小导游、模拟申报中国古天文遗址,在模拟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苏外学生用全英文宣读了长达数十页的申遗报告,并回答了“各国代表”的提问。学生们的报告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如今,苏外开设了CIE班、英特班、德语班、西班牙语班等各色各样的国际课程班,成为跨文化教育的一个个重要载体。在全国小学、初、高中各种英语能力竞赛中,苏外学生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冠军席”上;毕业生遍布哈佛、耶鲁、帝国理工、斯坦福等世界名校,他们用在母校习得的跨文化沟通技能,在国际舞台上演绎精彩人生。
本报记者 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