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7日 星期五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中宣部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7日 07版)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 华春雨)“十一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国家社科基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发布施行、今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即将公布之际,中宣部于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有关情况,并就各界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助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国家社科基金发挥五大作用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出的关于国家社科基金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的问题时,中宣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王晓晖介绍说,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国家社科基金始终把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并把这个要求体现在选题规划、评审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等各个环节,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二是国家社科基金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高度重视并大力促进成果应用转化,为党和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参谋和咨询作用;三是国家社科基金积极扶持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学术观点、学科体系、科研方法和科研组织管理创新,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四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凝聚和培养人才的过程,哲学社会科学界许多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就是在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成长起来的,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广大专家学者、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方面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五是国家社科基金注重通过建立和运用良好机制有效引导学风建设,在推动学术界形成优良学风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

        五年成果奠定坚实基础,正视、解决不适应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进展和成绩?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王晓晖表示,“十一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二是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课题,推出了一批学术价值厚重、社会影响广泛的优秀成果;三是学科建设不断加强,传统学科日益完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的学科体系;四是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五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近40万人,涌现出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科研骨干。

        他同时表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具有原创性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还不多,学术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应用转化机制还不健全,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经费投入依然不足,使用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学术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科研组织管理方式需进一步改进;学风浮躁现象比较突出,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学风建设亟待加强。他表示,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国家水准

        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提出的今后五年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问题时,王晓晖指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的发布施行,为做好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同时,社科基金管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今后五年,我们要按照“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国家水准,提高管理水平,服务专家学者”的总要求,着力抓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在总结经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二是要不断创新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广大专家学者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三是要始终把精品意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着力推出更多代表国家水平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四是要加强成果宣传推介工作,拓宽渠道、丰富内容,进一步提高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项目评审坚持四原则,初评环节“背对背”

        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国家社科基金在项目评审工作中如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王晓晖回答:国家社科基金实行“面向全国、公开申报、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的原则,目前采取的是匿名通讯初评与会议评审相结合的评审方式。为确保评审立项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我们在各个环节都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措施。一是在课题申报环节,明确要求申请人必须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立即予以撤项并通报批评。二是在通讯初评环节,为确保评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我们采取“背对背”的异地匿名评审方式,专家所评材料都不是本省或本单位的,凡发现评审材料中透露申请人相关背景信息的取消参评资格。三是在会议评审环节,严格按章操作。四是在评审工作结束后,我们将立项名单全部上网公布,公开接受学界和社会监督。现在看,这些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社科界的肯定,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引导专家学者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问:国家社科基金是怎样鼓励和引导专家学者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

        王晓晖回答: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强化导向,重点扶持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项目。二是注重发挥在研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的服务决策功能。国家社科基金先后确立了300多个应用对策研究重大项目,我们要求每个在研重大项目每年必须报送2篇决策咨询报告,并以此作为评价和考核项目研究质量的重要依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建立“决策咨询联系点”,设立相关的委托项目。2009年至今,我们在全国重点科研单位建立了15个“决策咨询联系点”,设立了6个委托项目。截至今年4月,“决策咨询联系点”和委托项目共上报100多篇研究报告,不少成果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四是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为重要抓手,构建社科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才智的重要平台。《成果要报》去年共编发100期,平均每周两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批示达110次,调阅研究报告52份,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培养队伍,青年项目资助强度首次增至一般项目同等水平

        国家社科基金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特别是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在回答中国教育报记者问题时,王晓晖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发现、培养和造就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过程。近年来,我们通过重大项目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通过青年项目发现和扶持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通过西部项目培育了一批扎根西部、奉献西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

        王晓晖表示,国家社科基金为了扶持青年人才成长,还专门制定了一些倾斜政策:一是在申报选题方面,为鼓励青年学者进行学术上的自由探索和创新,所有学科全面放开体现个人学术专长和研究兴趣的自选性选题的申请;二是在申报数量方面,今年社科基金在限额申报指标里,规定青年项目必须达到相应的比例,从申报结果看,今年青年项目申报7967项,占申报总数的38%;三是在立项指标方面,社科基金明确规定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指标如有剩余可转为青年项目指标,但青年项目指标不得用于一般项目或重点项目指标,即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下达的青年项目指标必须用完;四是从资助强度看,今年首次把青年项目的资助强度增至与一般项目同等水平。

        注重引导学风,三年撤项、终止研究、暂缓结项1156项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提问:当前,社会上尤其是社科界对学风问题十分关注,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王晓晖回答: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学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界在社会上的良好声誉。近年来,学风浮躁问题比较突出,甚至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学风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一是不断完善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机制,引导广大专家学者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二是严把立项“入口”和结项“出口”,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鼓励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鼓励潜心钻研、注重积累,鼓励重质量、出精品;三是严肃处理项目研究中的学术不良行为,近三年,我们作撤项处理并公开通报批评的有10个项目,因研究质量不高而暂缓结项的有1111项,因研究态度不认真、成果质量低劣而终止研究的有35项。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宣传表彰在项目研究中涌现出来的学风优良的优秀人才,2010年,受到表彰的优秀项目负责人、信誉良好的鉴定专家有624人。

        同等条件西部优先立项,西部项目累计资助近1.85亿元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提问:国家社科基金在支持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晓晖回答:我们对支持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直十分重视,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设立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项目,简称西部项目,主要资助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课题研究,西部项目设立以来,累计立项资助2034项,资助总额近1.85亿元;二是在年度项目评审工作中,向西部高校、党校和社科院等研究单位适当倾斜,同等条件下对西部地区申报课题优先立项。这些举措,使西部地区社科研究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使一批濒危学科得到抢救扶持,使西部社科研究队伍得到稳定,促进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均衡发展。

        支持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请问国家社科基金在这方面有何举措?今后有什么进一步的打算?

        王晓晖回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出去”,有助于国外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话语权。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专家学者积极与国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并给予支持和资助。特别是,为更好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向世界,从2010年开始设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去年我们共受理申报73项,经严格评审,最终批准立项13项。其中,《中国经济转型30年》、《中国走向法治30年》、《中国社会变迁30年》等成果已在国外出版并进入世界主流发行传播渠道。下一步,我们将完善这类项目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