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表明,苏联解体是苏共后期蜕化变质的结果。戈尔巴乔夫盲目的政治改组和匆忙的民主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加速器和导火索。
一、政治道路:改革而不应改向。1983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考察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苏东国家共产党人已经失去信仰。这些国家正在崛起的一代领导人,不是思想家而是务实派。戈尔巴乔夫自己承认,他早就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因此在上任后便企图用“西欧式的社会民主思想”来改造苏共。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的手段,改革不能变成“信仰放弃、方向背弃、主义抛弃”,改革不是改向。打着“民主、人道”旗号的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潮不仅使得苏联改革误入歧途,而且葬送了74年的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埋葬了国际共运中最具影响力的、有着90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
二、苏共领导:坚持不应放弃。苏共是苏维埃政权和政治体系的根本和核心,是整个苏联大厦的支柱和栋梁。然而,戈尔巴乔夫视苏共为“绊脚石和阻碍机制”,采取“非党化、去苏共化”的政策。失去了苏共也就没有了苏联。广大党员对党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引发了大批苏共党员退党。大批党员退党或脱党实际上是对戈尔巴乔夫搞垮苏共的不满和抗议。
三、宪政制度:完善而非拆毁。苏共领导地位、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联盟国家是苏联政治制度的三大根基。戈尔巴乔夫通过激进的政治改组拆毁了苏联国家和宪法的根基。1990年前后,戈尔巴乔夫积极推动修改苏联宪法,取消了苏共领导地位;宣布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设立独揽大权的总统职位。戈尔巴乔夫开启的民主化运动落入陷阱,政治改革也随之走向了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