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0日 星期五

    经济学“西化”: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0日   10 版)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干强

        “500天纲领”是名为《向市场过渡 构想与纲领》这部书的浓缩版。这部书由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共同决定组织撰写。所谓“500天纲领”,就是要在从1990年10月1日起始的500天之内,通过各种“非常”政策措施,彻底改变苏联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结构,转向所谓市场经济,实质是转向资本主义经济。

        贯穿“500天纲领”始终的两个关键词,就是“经济非国有化”和“私有化”。“500天纲领”渗透着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性质特征,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必然造成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把“非国有化”和“私有化”作为改革的首要方针,把构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改革的目的;混淆经济形态的一般与特殊,用转向市场经济掩盖转向资本主义经济;借口突出“企业家”的经济地位,实质是要培育资本家阶级,等等。

        与此同时,在其他一些层面也存在相应的错误倾向,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一是苏共高层领导推行资产阶级虚伪的“普世价值”观。在“普世价值”观指导下,他们启用经济学界的“西化精英”为改革出谋划策;让西化“改革派”进入苏共领导核心,打击、压制马克思主义力量。

        二是经济学界存在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严重倾向。苏联探讨经济改革的学术文献中不乏一些主张公有制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相结合的科学观点;但是,占主流地位的,先是把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对立起来,后来则转向另一个极端,用市场经济否定公有制经济。

        三是高校淡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学科建设。这就使经济学“西化”在苏联迅速蔓延,滋生出大量反社会主义的自由化“精英”。

        四是放弃对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这造成了经济学“西化”的社会思想条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