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星期二

    深度解读 IN-DEPTH

    改变天际线的建筑师

    作者:吴菊淑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7日 14版)
    约翰·波特曼 刘军摄
    美国桃树中心
    美国纽姆堡酒店
    波兰华沙威斯汀酒店

        不久前,首都博物馆举办了美国建筑大师“约翰·波特曼艺术与建筑”展览,展出波特曼先生半个世纪建筑设计生涯中著名的建筑项目,以及由他创作的家具、绘画和雕塑作品。尽管经过了长途飞行,但当耄耋高龄的波特曼先生在首博出现时,他的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幽默机智还是令人吃惊,微微上翘的发梢甚至流露出几分老顽童般的俏皮。

        “十分钟社区”

        很多中国人可能并不熟悉波特曼这个名字,但提到被誉为“中国内地五大最佳建筑之一”的多功能综合建筑上海商城、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近50年最富创意的设计之一的北京银泰中心、上海金虹桥国际中心和明天广场、杭州的浙江财富金融中心、温州的置信未来广场、上海豪华石库门综合体项目“波特曼建业里”等匠心独具的建筑,中国人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些中国大地上的地标性建筑的蓝图都是出自波特曼先生之手。波特曼堪称为中国“装饰天空”的美国建筑大师。

        约翰·波特曼是美国亚特兰大人,1950年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经过三年的学徒生涯,他于1953年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波特曼在亚特兰大最著名的项目是跨越14个街区的桃树中心综合建筑群,该建筑群完美地诠释了波特曼的城市设计和建设理念。波特曼为1967年开业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设计出高达22层的中庭,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享誉国际建筑业。

        波特曼的设计以多功能、多棱角、大跨度、大空间和舒适节能为宗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伴随着能源危机,波特曼开始考虑设计以人的步行距离为依据的“协调性单元社区方案”。他说,美国人一般以七至十分钟为可以承受的步行距离,“十分钟社区”的理念由此而生,即在十分钟步行距离之内建设办公区和周边住宅区,修建功能齐全的核心区,包括电影院、剧院、商场、医院、药店。这种居住和生活方式既能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选择。可以说,波特曼的建筑对于丰富和提升城市功能,对于人类愉悦宜居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随后的建筑设计生涯中,约翰·波特曼不仅改变了他的家乡亚特兰大的城市面貌,也彻底改变了世界许多城市的天际线。

        邓小平的客人

        说到与中国的渊源,波特曼满怀深情地回忆说,“我是邓小平邀请访华的第一批美国建筑师”。1979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回国途经亚特兰大。佐治亚州长邀请邓小平到由波特曼设计、当时世界最高的亚特兰大大桃树广场酒店顶层下榻。波特曼清楚地记得,邓小平谈到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问题,并赞赏了波特曼的设计。邓小平说:“也许我们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建筑,但我们确实需要像这样关注人的需求的建筑”。邓小平邀请波特曼作为美国佐治亚州代表团成员访华,考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到中国参观访问后,波特曼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建筑师。波特曼为中国设计的第一个项目是上海商城,那是中国第一座多功能、多用途的建筑群。从那时至今,波特曼的建筑设计事务与波特曼控股公司在中国发展了30年,开发设计了30多个项目。

        波特曼擅长将建筑与当代艺术结合,并将丰富的历史背景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创作出混合用途的“城市建筑综合体”。美国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不同,如何在中国立脚是波特曼考虑的首要问题。随着中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城市建设需求大增,传统的四合院和低矮的建筑逐渐为密度大但居住空间相对宽大且舒适的高楼大厦所取代。

        波特曼认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对建筑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建筑与人密切相关,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波特曼将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色的因素运用到在中国实施的大型建筑项目中。举例来说,北京银泰中心的三幢塔楼由两幢45层办公楼和一幢62层酒店组成,办公楼由空中大堂垂直分割成4个独立办公区,裙房将三幢塔楼连接在一起。为体现中国特色,他别出心裁地在塔楼的顶端设计了一盏中国灯笼。银泰中心不仅提升了北京的天际线,而且成为世界简洁建筑的典型范例。

        波特曼因创新设计而闻名世界,但不拘泥传统,乐于尝试新理念。在事业早期,他即开创了建筑师兼开发商的先锋角色,为实施自己的设计理念拥有更多自由。那么,在开发商和建筑师的身份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应对?波特曼表示,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发生矛盾,重要的将二者兼而有之,不能此消彼长。波特曼说,贡献越大,会带来越长久、越大的利益。这就是让他将建筑师和地产开发商双重角色集于一身的原因。

        “中国孩子”都很美

        波特曼表示,三十年与中国同行,他在为中国“装饰天空”的同时,亲身感受到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城市规模悄然发生了改变,人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他为亲历中国的发展变化而自豪。 

        波特曼从不会说他对自己设计的哪个建筑最满意,波特曼爱中国,他将在中国设计的三十多个建筑项目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因此,他从不将他的“中国孩子”分出高低优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