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中文研究院院长、汉学家杜德桥教授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书画研究院,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些远方来信,都是写给一位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家曹二虎,并与同时担任书画研究院院长的他探讨文化问题。
“荷锄时是农民,登台时是演员。”在河南平顶山,普通群众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已成风尚。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文化发展已经带动城市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逐年提升。
政府主导打造“文化鹰城”
“中国曲艺、魔术兴盛地在平顶山,历史文化名人墨子故乡在此地……”平顶山市委书记赵倾霖谈起当地文化特色如数家珍。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已经成为昔日煤城新的战略方向。由此出台的保持增长与优化结构并重、力促发展与改善民生统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系列扶植政策,实现了由污染较重的工业城市向山水园林的文化城市的华丽转身。据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就先后组织了150多场次的广场集中展演、3500多场次的群众性演出及各类比赛。
目前,全市有群众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乡镇文化站93个,街道文化中心27个,村文化大院70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市直文化单位为龙头,县市区文化单位为骨干,乡镇文化站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活动平台的不断搭建和完善,使得全市文化创作演出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市豫剧团的豫剧《珠帘秀》荣获全国第十届戏剧节演出剧目奖、黄河戏剧奖;《长孙皇后》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优秀剧目创作奖。
多元参与民营资本演大戏
出资成立宝丰书画研究院,私人收藏5万余本地方志,确认当地香山寺是汉化观音菩萨文化发源地……曹二虎对此感到很淡然:“我是平顶山人,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事业责无旁贷。”
在平顶山,关注文化发展的企业家越来越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民营资本不断注入,有效缓解了发展文化产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也使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十足。马街书会、宝丰酒酿造技艺、郏县大铜器、汝瓷烧制技艺等一大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
目前,仅仅在宝丰县,民间演出团体就达到1400多家之多,年收入4亿多元。而宝丰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开工建设,赵庄魔术大观园、马街民俗文化园、观音妙善文化园、汝瓷文化产业园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使得2010年平顶山市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15%。
此外,负有盛名的汝瓷开发利用初见成效,目前平顶山全市有复仿制企业近60家,从业人员近4000人,年产值7000多万元。以绢花为代表的手工艺品产销两旺,绢花企业发展到25家,从业人员3万人,年产值2亿多元。
百姓得利提升品位育市场
第六届中国曲艺节、中国宝丰第四届魔术文化节、首届中国曲剧艺术节……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的文化节会,既满足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了马街书会、宝丰魔术、汝州曲剧等一系列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目前全市已获得1个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3个全国文化先进单位,3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
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农村电影放映、图书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工程,举办了送文化下乡、为农民工送电影、广场文化、全民读书、民间艺术表演、社区文化艺术节、特色文化活动周等活动,使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进社区,下乡村”,新华区焦店镇焦店村的张大爷用“足不出户看大戏,三天两头见明星”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满足。(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肖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