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做一个实验吗?
如果你把香包、陇绣、剪纸、皮影灯这些民俗文化产品摆到北京、上海或者深圳的街头市场,一天之内会有几个人主动上前看一眼?即使有人看了,甚至有人买了,你一天能卖多少钱?
但是,一旦来到文博会上,甘肃省庆阳市展出的香包、陇绣、剪纸、皮影灯等就能吸引几十万人参观,就能销售几万件,就能销售100多万元,还能签订数百万元的订货合同。
2007年,河南开封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没想到一举解决了5800万元的“万岁山主题公园项目”启动资金问题,使这一历史遗迹重展风采。回顾这一案例,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伟说:“我们正是从文博会上认识到,中原历史文化的优势资源是可以变成真金白银的。”
深圳的5月,从大鹏湾到珠江口,角角落落都有鲜花摇曳;从深圳河到梧桐山,高高低低都是草木葱茏。5月13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这里隆重开幕。
看深圳,一根支柱耀眼明
2011年3月5日,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国际上一般认为,只有当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深圳市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37亿元,占深圳市GDP的6.7%。这表明,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一个耀眼的支柱产业,深圳市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浪潮的先锋城市。
深圳文化支柱的增高,得益于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金融互融互通。
文化+科技,会怎么样?
客观上说,深圳不是文化资源大市,文化资源总量不足。但“文化+科技”的发展道路,让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文化是“内容”,科技是“形式”,通过科技优势改变文化积累和文化沉淀的方式,解决了深圳文化基础薄弱问题,弥补了深圳文化总量的不足,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仅去年一年,以腾讯、迅雷、A8音乐、华视传媒、中青宝、环球数码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平均增长速度为48%,并且继续呈现强劲的攀升态势。
文化+旅游,会怎么样?
1989年,华侨城集团在深圳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文化主题公园——锦绣中华。现今,华侨城“文化+旅游”模式已复制到全国7省市,连续多年作为唯一的亚洲企业跻身世界旅游景区集团前八强。此外,深圳已培育出深圳古玩城、宝福珠宝产业园等以“文化+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多个重点园区。
文化+金融,又会怎么样?
2009年11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为文化与资本对接搭起了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加速平台、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四大平台。仅仅在第六届文博会期间,深圳文交所与全国20多个省市宣传文化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国际买家签订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交易项目471个,项目成交额达85.69亿元。
在这个努力为文化支柱增砖添瓦的地方,在这个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的地方,文博会也从几年前需要深圳人到全国各地求人参展,发展到今年的展馆展位“一位难求”,从创办初期频受质疑的一座城市的文化产品展示台,成为现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前6届文博会,成交额年年增长,从首届的356.86亿元跃升至第六届的1088.56亿元。过去的7年里,文博会海外买家的数量不断提升。
看各地,根根支柱拔地起
当深圳经济发展中的文化支柱节节增高的时候,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进入市场,市场主体的数量激增,文化产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支柱性地位逐步显现。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湖南、云南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突破5%,这里的文化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
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西部,各地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整体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据估计已达1万亿元;二是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三是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减少;四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专项政策,推动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文化,正在中国各地不断被开掘出新的价值。
看中国,文化支柱在长高
当深圳等中国城市正在深刻体会文化产业的力量,并着力把文化产业构建成强而有力的经济支柱时,那个位于大洋彼岸,和深圳结为友好城市的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也正在用自己的文化产业使生活和经济更加丰富多彩。
在进步之中,我国文化落后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仅从量的角度看,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美国占43%,欧盟占34%,亚太地区占19%;在亚太地区所占份额中,日本占10%,韩国占5%,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仅占4%。
在世界经济竞争和软实力竞争的坐标图上,中国也必须精心规划自己的文化产业版图——这是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益增强的要求;这是文化市场国际化竞争的要求;这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中华文化永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发挥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要求。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中央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
就在深圳文博会开幕前夕,中宣部、文化部11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2年上半年之前全面完成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任务。中央的决心贯穿于字里行间。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
文化产业正在政策、资本等多重因素的助力中走上快车道。
2010年,中国有了第一家旅游演艺公司、第一家民营电视剧公司、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第一家民营图书出版上市公司……中国民营文化企业成功与金融资本对接,在很多细分领域创造出众多“第一”。
这个事实让我们想起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进行的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在那次学习中,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抓好四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中国,从上到下,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已经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强烈共识,正在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