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广东绿道:

    欢声笑语幸福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04版)

     照片说明:中山绿道骑行。付希华摄

        绿道引领幸福生活

        有一条“幸福路”叫绿道,它坐拥生态之美,践行低碳之风,它绵延2372公里,像一条绿丝带般,将珠三角各市串联成网。绿道,这个对很多国人来说还很陌生的生态概念,正在广东变成可触可感的现实。

        “嘀”——羊城通一刷,小杨熟练地把自行车取出来。住在棠下枫叶路的他因为绿道成了一个快乐的“单车族”。每天早上,他会在楼下租赁点租一辆单车,一路骑到位于BRT公交车站附近的租赁点,还回单车,然后挤上公交……不少上班族像小杨一样,选择骑单车走绿道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周末,顺德大良的尹先生与爱人一道,骑着免费租借的公共自行车,悠闲地在顺峰山公园内的绿道慢行,仿佛又回到了恋爱的幸福美好时光。

        ……

        城市不再是“只长楼、不长树”的“水泥森林”,农村也不再是道路崎岖、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30年来,广东追求的是速度。这一次,在经过了30年竭尽其能、不计体力的奔跑之后,广东人希望慢下来,看看路边的美景,看看自己曾经创造的一切。“珠三角的绿道,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慢行’的选择,倡导的是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房庆方说。

        广州市副市长苏泽群表示:“广州绿道串联广州最好的山水、田园、历史人文景观。在全省各市绿道建设中,广州建成的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服务人口最多、综合配套最齐、连接景点最多,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绿道办副主任黄宇东说,“未来几年内,东莞市民从市内任意一点出发,基本上可以在10分钟内进入绿道网。”

        广东各地党政干部的政绩观也在悄然发生转变。在广东肇庆市,正在建设七星岩公园的地块如果用来拍卖开发房地产至少可以拍出1000万元以上的高价,但是为了建设绿道,政府放弃了拍卖转而用于建设绿道公园。广东建设厅副厅长蔡瀛感慨地说:“这些绿地虽然当时没有被做成楼盘开发,却给城市带来了永久的红利。珠三角需要更多真正可以让普通老百姓享用的绿地,给市民带来宜居家园。”广东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精心打造的“绿道网”,正在引领岭南大地开启幸福之门。

        绿道注入文化味道

        绿道的文化其实就是人性化的文化,还道于民的文化,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绿道文化特别有意义。古之南粤,今之新城,两千年的傲人历史,亚运的华丽蝶变……沿着绿道,游人就如行走在文化长廊。在广州天河区珠江新城的花城广场,最让记者们惊叹的是高科技元素——风能发电路灯、太阳能路灯、3D立体幻影宣传栏等,都让人感觉置身于环保、低碳、科技的环境中。在名胜古迹繁多、历史沉淀深厚的荔湾区,绿道的“串景”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总长度“仅有”51.6公里的绿道网,串起了42个景点。

        单车走绿道,千里读文化。广东佛山市被确定为文化绿道建设的试点城市。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表示,启动珠三角文化绿道建设旨在通过向现有2372公里城市绿道注入和谐、新颖的文化艺术元素,使其升级为文化绿道。“文化绿道不是‘文化+绿道’两层皮,而是‘以文化绿,以道载文’,将文化嵌合于自然景观中,使之融洽、共生、发展,最终实现从文化绿道到绿道文化的提升。要把绿道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能代表珠三角城市形象的人文景观。”

        绿道培育生态意识

        深圳是国内首个划定并通过政府规章形式明确城市生态保护控制界线的城市,这条“高压线”的土地面积为974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为了在绿道网建设中展现深圳地区的岭南特色和客家风情,该市的绿道网规划还结合《深圳市紫线规划》,让绿道串联起“紫线”中划定的55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 

        东莞是广东第二个划出生态控制线的城市,控制总面积110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4.7%,全市80%的绿道建在生态控制线内。“过去我们划定了生态控制线,但是知晓这条线的市民并不多,如何让市民保护、爱护控制线内的一草一木,成为一个难题。”东莞绿道办副主任黄宇东说,“如今开辟了绿道,让更多市民看到、感受到绿道两旁的优美环境,今后一旦有人破坏控制线内生态或进行不合法开发,一定会招致市民的强烈反对。所以,绿道将非常有利于培养市民保护生态、爱护土地的意识。”

        在东部华侨城海拔300多米的群山环抱之中,记者见到了科幻般的“生态廊道”。据工作人员介绍,在规划东部华侨城段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生态廊道”,为动物的迁徙“搭桥修路”,主要采取设置绿廊、架空栈道、沿途隔一定距离设置横穿涵管等措施,建设上对现状植被采取保护性施工,尽量减少人为对动植物的干扰。

        (本报记者 吴春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