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第一支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连队

    ——济南军区“杨根思连”纪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0日 07版)

        “杨根思连”,是解放军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60年前,杨根思的壮烈之举令对手心惊胆颤。60年过去,这个英雄连队的传人,循着英雄的呐喊声前行,保家卫国,无所畏惧。

        永远做打赢的那一个

        “杨根思。”济南军区某机步旅营区,“杨根思连”连长岳峰开始点名。

        “到。”全连官兵齐声答应,声音大得令脚下的大地颤抖。

        在官兵的身后,是一座高大挺拔的雕像:“杨根思连”首任连长杨根思怒目圆睁,左手抱着炸药包,右手紧握铁拳,纵身冲向敌群……

        “我们连每天点名,都要喊一次杨根思的名字。”指导员范超幸说:“老连长‘三不相信’精神已深深融入官兵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打得赢的精神利器。”

        所谓“三不相信”,就是:“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当年杨根思带领官兵在小高岭阵地击退装备精良的对手8次进攻,当阵地上只剩下自己一人时,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保住了阵地。

        在这个连队,如果说谁不像“杨根思连”的兵,是一句很伤人的话。战士张永业患有恐高症,400米障碍训练过云梯时打怵。半年考核的时刻到了,他过关越障,爬上云梯时,速度立即减下来。连长见状大吼:“张永业,你冲不过云梯就不是‘杨根思连’的兵!”听到这句话,小张血脉贲张,勇敢地跨越云梯,最终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机步旅政治部主任于子刚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今年4月5日清明节,他到“杨根思连”检查工作,路过荣誉室时,见一名战士手捧鲜花,静静地来到杨根思雕像前。问起究竟,原来“杨根思连”赴野外驻训,这个战士负责留守,便采了一束野花献给老连长。于主任为战士的行为感动,他说:“在这个连队,对英雄的崇拜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困难到我为止”

        时代不同了,“杨根思连”官兵与时俱进,观念发生重大改变。“过去我们比‘三快’,看谁的鞋子破得快,衣服烂得快,皮肤黑得快。现在大家都比‘三好’,看谁信息化素质好,人装结合好,科学组训好。”范超幸说。

        官兵们的理念变化了,英雄连队的精神传承一点没变。军事素质过硬,加上拥有厚重的荣誉传统,使得这支英雄连队,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总是一马当先。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连队作为尖刀连,高举着鲜红的连旗,呼喊着“三不相信”的口号,当天随部队向灾区驰援。到达灾区后,为了查明险情,部队执行救援任务提供依据,连队受领了进入银厂沟最深处的重任。指导员范超幸带领12人的党员“敢死队”,在余震不断、山体跨塌的险境中,官兵们沿着被毁坏的盘山公路向大山深处冒死突击。连续行军6个小时后,终于抵达彭州市最北部的无人区燕子窝,及时将地形、路线和沿途发现需要救援的情况传回指挥部,赢得了宝贵时间。全连在黄金救援期内连续奋战25个小时,抢回8条生命,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有一年隆冬,中原大地北风呼啸,寒气逼人。上级在豫西山区拉开了军事演练的帷幕。“杨根思连”当仁不让担任主攻连。官兵要到达目的地,需趟7条小河,翻越11座大山,而时间仅有12个小时。

        面对艰巨的任务,时任指导员的张冰等12名党员干部站了出来:“困难到我为止。坚决按时完成任务。”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间,“杨根思连”的官兵们斩荆棘、搭人梯,奋勇向前,提前到达了指定地域。

        从“鱼”到“龙”的飞跃

        范超幸是河南省首批国防生。2006年7月,范超幸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济南军区某机步旅,他强烈要求去步兵连任职,其实在学校他就想好了,既然选择从军,就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磨炼。

        2007年初,范超幸调到了“杨根思连”。马上他就感受到压力,体能素质,组织训练,解决官兵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范超幸觉得自己和其他排长相比存在全方位差距。然而没几天,老兵们便对这个“白面书生”刮目相看。 

        2007年12月,范超幸和营里所有的排长一起,参加为期一个月的集训。集训队长对大家的要求近乎苛刻。当时,在刚下过大雪的山上训练,队长要求大家跑完5公里后站军姿。冰天雪地里,范超幸的手,一动没动。“这个学生官还真成。”战士们的感慨带着认同。

        一晃多年过去,范超幸完成从“鱼”到“龙”的飞跃:2006年底,被评为“优秀基层干部”;2007年初,调到英雄连队“杨根思连”任排长;2008年2月,直接升任“杨根思连”指导员;2009年10月,旅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旅官兵向范超幸学习。

        从范超幸身上,人们看到中国军队在人才建设上的跨越,也看到军旅中的“学生官”、“学生兵”成功的必经之路。如今在“杨根思连”,大学生士兵已不罕见。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给这个英雄连队增添了“打赢”的翅膀。(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杨西河 张宝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