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急速走向枯竭的死海重返往日的浩渺,这可以说既是死海周边国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期望。然而,究竟该用何种方式去接近或达到这个目标?有人主张立即着手治理,认为将红海水引入死海是拯救死海的灵丹妙药,有人则坚信该项调水工程将使整个地区暴发生态灾难,任何试图驾驭自然的努力不过是人类在自寻烦恼。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们看到,在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死海三国,无论政府还是民间,主张治水的观点一直占居主流,引导着舆论方向。尽管这三个国家间目前的政治关系仍然紧张,在宗教、文化和历史等问题的认知上也有不少矛盾、纠葛和争吵,但对制定被称为“和平渠”的“红海—死海水渠”建设计划却有着高度一致的想法。为什么?有人说,三国在治水问题上的高度认同凸显了政治家们的智慧——用“和平渠”推动地区和平进程,也有人说,治水是科学家们的呼吁,是广大民众的呼声,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和民众当然都会坚决支持。
倘若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向深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引红海水拯救死海计划之所以深受欢迎,实际上反映出大众对科学的“高度信任”及“人类应该并可以征服自然”的思想认识。教科书告诉我们,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征服自然的能力。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战胜自然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科学早已使人们确信,否定人类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的努力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早已在直面自然的挑战中确定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没有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水力发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占据重要位置,而没有电就不会有现代文明。从都江堰工程到苏伊士运河开发,人类就是在支配和改造自然水系的过程中营造出舒适、便捷、美好的现代生活。笃信“人定胜天”者会说,既然死海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其供给水源约旦河河水遭截流,也就是说,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那么它原有的活力为何不可以用引水工程这样的“人类活动”加以恢复?
但是,环保主义者却不这样看。他们坚决反对“从红海到死海”的引水计划,因为“红海水与死海特殊化学物质混合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恶果”。在他们看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已经给地球带来了无数灾难。美国和前苏联都曾因掠夺性垦荒造成了大片土地的沙化,人为地制造了一些地区的“沙尘暴气候”。环保主义者对他们发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深恶痛绝,强调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要以自然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中心。风力发电相当危险!因为“改变风就会改变气侯,就会引发生态灾变”。植树造林也很可怕!搞不好会彻底摧毁地下水资源。死海引水工程纯粹是自找麻烦,死海是一潭活水,其底部的断带构造迟早会促使它变成真正的大海。人类没有必要瞎折腾。
谁是谁非呢?在正统教科书和新兴环保概念之间,我们该接受谁的价值观和认识论?
站在它们两者之间——这或许恰好可以帮助我们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如果不是过于激进,他们的想法就会被视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人为中心”、“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取向肯定是有问题的,人与自然无疑应当和谐发展。人类当然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意思从本质上说就是尽量深入地认识自然,认识其发展规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听天由命当然不行,但在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人类必需约束自身的行为。我们要学会放弃,学会拒绝贪婪,学会不让享乐主义盛行。
死海据说是“地球的肚脐眼儿”,它快要消逝了,人类是积极应对,还是撒手不管呢?哲学教科书大谈人类征服自然的意义,尚未把如何“尊重自然”及如何在深刻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来保护、利用自然纳入主流。一个建筑师的引水构想得到了死海三国政府的追捧,但它是否已经通过了地质学家、生态学家、海洋生物学家的研判和确认?看来教科书真的需要改写,可改写教科书谈何容易。
在哪里啊,死海的未来?
本报记者 汪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