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7日 星期六

    红海救死海 新天方夜谭?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07日   05 版)
    左图为死海景观,右图为死海2011年的卫星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死海即将于本世纪中叶枯竭的说法甚嚣尘上,而一项由死海周边国家提出的“引红海海水注入死海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中吸引了众多眼球。

        死海是全球盐度最高的内陆盐水湖,位于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约旦谷地。西岸为犹太山地,东岸为外约旦高原。事实上,死海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夹在两个平行的地质断层崖之间。死海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00米,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

        约旦河作为死海的最主要水源,每年向死海注入5.4亿立方米水。此外,贾卢德河、法里阿河、奥贾河、扎尔卡河和亚尔穆克河的河水也间歇性地向死海注入。由于夏季蒸发量大,冬季又有水注入,因此死海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死海位于沙漠中,降雨极少且不规则。

        死海的形成,是由于流入死海的河水,不断蒸发、矿物质大量下沉的自然条件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条:首先,死海一带气温很高,夏季平均可达34℃,最高达51℃,冬季也有14℃-17℃。气温越高,蒸发量就越大。其次,这里干燥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50毫米,而蒸发量是140毫米左右。晴天多,日照强,雨水少,补充的水量微乎其微,死海变得入不敷出,沉淀在湖底的矿物质越来越多,盐度越来越大。正是这超高的盐度,形成了死海独特的风貌,吸引着全世界游客络绎不绝的脚步。

        提到死海,人们自然会想到“浮而不沉”的画面。由于死海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因此任何人掉入死海,都会被海水的浮力托住。相传当年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当然,也千方不要以为淹不死就可以在死海肆意畅游。由于海水盐度高,水花一旦溅进眼睛将疼痛无比。而且海岸边的结晶体坚硬带刺状,很容易划破皮肤。

        由于死海是内流湖,因此水的唯一外流就是蒸发作用,而近年来因约旦和以色列向约旦河取水供应灌溉及生活用途,死海源头约旦河和亚尔穆克河的大部分水流被人为改道,用于浇灌农作物或饮用,致使死海的蒸发量大于补充量,导致严重入不敷出。

        眼看死海越来越小,共享死海的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近年来不断研究和探讨拯救方案。在种种方案当中,可行性比较强的当属“红海-死海水渠”方案,即通过修建水渠将红海海水引入死海。该方案可以说给极度缺水的中东地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源终极解决方案。由于该地区人口数目的不断上升,用水量激增,人们几乎找不到其他任何水源,这个计划成功后,将为中东地区的生活和灌溉用水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虽然在宗教、文化和历史上有着诸多纠葛和矛盾,但是此项工程却得到了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三方的一致高度认同。看来在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且存在矛盾的人们中间,同样有一些事情可以展开协作。而几乎所有的相关国家都把该计划中的人工运河称作“和平之河”。 

        为了保护共同资源,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近年来多次对死海进行联合研究和考察。世界银行则从去年开始投资1500万美元,进行“红海——死海水渠”可行性研究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评估。世行已经先后在安曼、拉姆安拉和杰里科就水渠方案举行公开听证会。根据这项方案,首先在约旦和以色列之间建起一个大型泵水站,年度泵水量约18亿立方米。抽出来的海水沿约以边境的水渠向北延伸,最终将水直接送到死海。进入死海前的一段河道将安装大型水力发电机组,利用500米左右的落差发电,供两岸的约以巴三方使用。

        “水渠”大部分河段为密闭式,可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海水渗入污染沿途的地下水源,在源源不断供给死海水量的同时又产生巨大电能,这不仅可以挽救死海和带动沿岸工农业的发展,而且也可以用电能进行海水淡化,改善周边淡水紧缺的局面。

        事实上,引红海水补给日常用水的想法早在几千年前的法老时代就出现了。而即使在今天的工程技术条件下,要进行这项工程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是工程造价昂贵。仅初期投资就高达25亿到40亿美元,而且整个工程至少需要10年才能完成。工程技术上同样面临巨大挑战。运河首先必须在红海沿岸建立一个巨大的采水工厂以汲取海水,而后则要建造一条长达180公里的人工运河直达死海。运河建造时还要设计好足够的水位落差以保证海水可以顺利到达死海,甚至需要借助人工造成落差建造一个强大的中央电站,以为将来的海水净化厂提供足够能源支持。

        其余的困难同样不容忽视,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环境问题。不少科学家质疑,将红海水注入到死海之后,会严重破坏当地本来就已脆弱不堪的生态环境,有很多当地环境保护组织就坚决反对这一计划。此外,水渠将流经阿拉瓦谷地,但阿拉瓦位于一条主要地震带上。一旦发生地震,破裂的管道将会严重污染阿拉瓦的地下水源。而阿拉瓦是以色列境内唯一靠地下水生存的城市。另外,由于死海混合了溴化物、碳酸钾、镁和盐,与地球上其他水质不同,红海海水注入后可能会导致死海海水成分发生变化。

        尽管有种种争议,但“红海救死海”的方案还是在步步推进。这现实版的天方夜谭究竟如何上演,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报记者  李佳彬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