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位于两江新区的核心位置,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已由过去的小农村转变为如今的大城区,成为重庆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与其他快速发展的地区一样,处在城市化加速期的回兴街道,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集体上访多,缠访老户多、越级上访多”一度成为这里群众工作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回兴街道以维稳、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创新综治工作理念,完善群众工作网络,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为载体,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综治稳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变化一:
群众诉求,“单行道”变“立交桥”
2008年,由于天然气泄漏引发了回兴街道海福路社区一家理发店门市爆炸,当场造成3人死亡,多人重伤,几百户受灾,波及影响5千余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回兴街道党政人员冷静分析形势,积极主动应对,及时成立了8个工作组,一方面果敢站出来,深入居民家中登记受灾情况,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另一方面立即着手在社区、学校开展救灾援助募捐活动。
街道干部的及时行动,得到了百姓的理解和信任,也使他们在处置工作上争取了主动。经过努力,10天内就解决了死者的赔偿问题,半月内解决了所有住户的赔偿问题,没有一名群众因此事而上访。
知民意方能解民忧。回兴街道千方百计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变被动接访的“单行道”为主动解难的“立交桥”,使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由“堵”变“畅”、由“慢”变“快”。全街道基本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
变化二:
齐抓共管,“独角戏”变“大合唱”
回兴街道针对辖区单位众多、管理多头的状况,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注重发挥辖区内园区、企业、学校、驻区单位、社区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群众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008年9月,街道牵头负责黄桷坪片区的违章建筑拆迁工作。这次强拆涉及35家企业,近5千多人,20多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之前,有关部门分别多次做工作未果。
为圆满完成任务,回兴街道组建了13个拆违工作组,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相关人员多次深入企业调查摸底,帮助企业分析违法建筑的危害和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为了引导业主自拆,街道召开动员大会,面对面地给企业做思想工作。通过多方协调、多管齐下,最终所有企业都实现了自拆。由强拆变为自拆,极大地稳定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减少了遗留问题的发生。
“目前,回兴街道已建立起群众工作责任分解落实机制,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由以前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逐步形成了群众工作‘大合唱’的良好格局。”街道工委书记陈芳兰深有感触地说。
变化三:
转变工作作风,“百姓事”变“分内事”
原二塘村4组的邓祥美是1997年农转城人员,当时她用安置补偿费购买了一个门市,但没有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就外出打工了。后来由于她多次搬迁而造成联系地址不详,2006年当她从外地回来时,自己的门市已转到其他单位名下。
面对这一状况,邓祥美想不通,家里人也埋怨她,家庭关系陷入了危机。街道干部了解后,立即调查核实,经走访当事人、知情者,又查找了原始依据,并得到了区国资委、税务、房管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为她办妥了产权过户手续。
当街道通知邓祥美领房产证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多年的遗留问题解决了。
在一些干部的传统观念中,接到群众的诉求后,快速妥善处理就算尽职尽责了。但回兴街道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变“百姓事”为“分内事”,真正把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理念贯穿始终。
变化四:
救助体系,“点对点”变“点到面”
三峡移民多,农转城人员多,重庆旧城拆迁人员多,回兴街道作为典型的弱势群体聚集地,矛盾相对集中。
针对辖区现状,街道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活动,机关干部、村居干部深入企业、社区、学校、驻街道单位蹲点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建立了“爱心储蓄所”。号召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群众及单位到社区去登记,主动提供服务或帮扶项目。
社区管理人员将收集到的“爱心”以储蓄卡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规范的“爱心”档案,通过居民上门求助和社区主动帮扶两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将这些“爱心”奉献给需要帮扶的群众。
对“爱心储蓄所”的作用,双湖路社区66岁的陈胜志老人体会很深。一年前他患病导致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社区党员干部轮流主动上门帮助,先后送去慰问金1500余元,并定期为陈胜志购买药品、营养品。社区书记段明阳经常背他到社区广场看电影,到阅览室读书看报。社区居民林耘是一名医生,主动为他上门义诊……经过大家一年多的精心照料,老人现在已能下床走路了。
专家指出,“爱心储蓄所”这种由“点对点”到“点到面”的长效救助体系的建立,既提高了群众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也为百姓搭建起了一座惠民之桥。
变化五:
情绪疏导,“上访户”变“宣传员”
“你有困难找街道,但你能为街道做些什么?”这是回兴街道为了提醒群众学会换位思考,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而在辖区内开展的一项咨询活动。
“这项活动,让很多群众主动加入到宣传党的政策的行列中来。”陈芳兰告诉记者,把大道理融入日常生活中,让群众清楚党委政府所做的工作,了解干部解决问题的诚意,真正达到疏导情绪、密切关系、融洽感情的目的。
原果塘8组的村民陈某,曾是一名专业老上访户,多次召集村民越级上访。街道干部数次登门拜访,了解原因、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最终让他息诉息访。
街道还主动帮陈某协调资金,鼓励他异地创业。现在,陈某像变了一个人,不但带头支持街道工作,还主动宣传各种政策,成为名副其实的“宣传员”和“信息员”。陈某从上访户到宣传员的巨大转变,成为回兴街道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的一个生动缩影。
通过鲜活的实践探索,回兴街道干部以实际行动解答了新时期怎样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怎样来做群众工作、怎样做好群众工作等问题。回兴街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五个新变化”,带来了平安稳定、政通人和的崭新景象。
本报记者 任生心 赵 达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