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6日 星期五

    草原之子——

    廷·巴特尔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06日   04 版)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5日电(记者勿日汗),蒙古族,1955年出生于呼和浩特,父亲廷懋是新中国授予的内蒙古最早的4名少将之一。

        1974年,高中毕业的廷·巴特尔插队来到萨如拉图亚嘎查。在这里,这位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快学会了打草、放羊、剪羊毛、种树、开拖拉机,先后担任了嘎查长、农场负责人、林场场长。1976年,21岁的廷·巴特尔由于表现突出、工作出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物资匮乏的草原上,虽然生活清苦,但牧民的热情、淳朴深深感动着廷·巴特尔。萨如拉图亚嘎查的乳品厂因为连年亏损准备停产。廷·巴特尔知道后,为牧民出了个救厂子的主意。他帮牧民们把手工生产乳品变为机器批量生产。一年下来,乳品厂扭亏为盈,赚了5万多元。这笔钱足够让这里的每一个牧民衣食无忧地过上两年。得到了牧民们信任的廷·巴特尔也当选为嘎查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青大返城。父亲廷懋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正好负责落实政策和知青返城工作。人们都说,廷·巴特尔肯定是第一个回城的,但是廷·巴特尔一次次将机会拱手相让,最后他一个人留在了草原。后来,廷·巴特尔与牧民姑娘额尔登其木格相恋、结婚,彻底将根扎在了草原,也多次谢绝了组织上给予他回城、提干的机会。 

        为了草原的美丽,为了牧民的富裕,廷·巴特尔殚精竭虑,终日操劳。他建起嘎查历史上第一个牛业公司,带领牧民发展多种养殖,搞起了旅游业,还修通了公路,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

        在牧民心中,他不仅是党支部书记,也是农艺师、技术员和医生,更是老年人的好儿子,同龄人的好兄弟,年轻人的好长辈。30多年来,他扎根草原,情系牧民,带领嘎查广大牧民走上了一条保护生态、建设草原的富裕之路,被誉为“草原之子”。

        廷·巴特尔的事迹传遍全国,感动了很多人,他也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当人们不止一次地问起,一个将军的儿子,真的愿意当一辈子牧民,当一辈子普通老百姓吗?他回答说:“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你有多大的名,生活多么富有,而在于能否深深扎根于群众,为他们多办一些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戴。我就愿做一棵扎根草原的红柳,永远守护这片草原。”

        链 接

        ■廷·巴特尔的“蹄腿理论”

        热爱草原的廷·巴特尔非常重视草原生态保护,看到牧民们盲目发展羊群规模,草原负荷加重而导致退化时,他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论”。“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养200头牛费劲还是养1000只羊费劲?”在他一遍遍的劝解下,牧民们纷纷压缩小畜,改养肉牛、奶牛,草场也慢慢得到了恢复。

        (本报记者 王逸吟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