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5日 星期四

    权威观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5日 16版)

        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

        商务部正与农业部门一起力争做好农商结合和协调,给农民传递好信息,真正把终端的农产品价格带来的好处落实到农民的身上。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

        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我们的商品价格中,流通成本占到50%-70%,绿色通道一开通,菜价立马下降就说明了问题。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预测部主任吴晓求:

        国内素来农产品生产价格都是“涨很难、跌很快”,农民是弱势群体,在中间商面前缺乏谈判能力。目前解决的办法就是要降低流通费用。在一些城市,已经有了农产品直接与超市对接的举措,但是因为庞大利益集团存在,现在规模还很小,难以推广开。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 

        物流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跑运输的人也没有暴利。物流综合成本太高,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物流交通组织方式落后,以中小企业为主,无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调配车辆运输,因此,我国运输能力有40%是空载状态,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安玉发:

        我国蔬菜的周期性特征明显,收获与种植存在滞后期,而政府没有及时引导,市场信息不通畅,直接导致此次菜农遭遇菜价暴跌。去年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很多菜农上涨预期强烈,存在“跟风”种植倾向,一旦下一季集中上市时,必将引起价格的大幅下跌。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

        由于我国蔬菜流通体系尚未健全,流通环节过多,并且层层加价,这就导致市民吃“高价菜”现象的发生。在中间商的支配下,这种产销两地近乎“断裂”的现状,便造成了菜价下跌大部分由菜农承担,而菜价上涨则转嫁给市民的怪象。

        (本报记者郭丽君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