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8日 星期四

    新书评介

    淮河流域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陈业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8日   15 版)

        新世纪以来,笔者厕身于淮河流域历史研究之中,对淮河流域有关问题的研究及其最新成果格外留意。近日,喜得吴春梅教授等新著《近代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摩之挲之,欣然而读。掩卷而思,有以下几点印象颇为深刻。

        第一,该书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自南宋黄河夺淮入海以来,淮河流域灾荒不断,经济发展滞后,社会问题繁多。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仍没有能够得到完全解决。因此,研究淮河流域历史问题的形成及变化,对于解决今天面临的问题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在学术研究方面,从区域比较而言,无论是淮河流域之北的华北地区,还是流域之南的江南地区,其社会经济历史的研究异常活跃,成果颇丰,而淮河流域则相形见绌;就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研究本身来看,王鑫义等此前的相关成果,下限止于1840年。研究此后至1949年间的流域经济开发史是前者的自然延伸。较好地开展这一研究,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流域经济发展的进程,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从其内容来看,该书无论是在推动淮河流域历史的纵深研究方面,还是在立足历史、关注现实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目的,因而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第二,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该书洋洋数十万言,从经济开发的角度,对近代淮河流域经济变迁的具体表现、条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具体、系统和深入的动态考察。宏观而言,除导论外,该书共分六章:近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农产品的商业化与农村市场、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商业、城市和金融、导淮等,大凡与近代经济开发相关的内容,基本被包纳于研究内容之中。微观而论,每一部分内容亦力求全面、系统、具体。如第二章第一节关于农产品商品化的研究,就据具体情况,安排有茶、麻、桑、棉、烟草、花生、果木花卉、药材等内容,大体涵盖了那个时期商品化的主要农副产品。

        第三,作者竭尽其能地搜罗文献,使得无论是微观研究所需之文献,还是宏观讨论的资料,都十分丰富。其征引文献具体包括:历史文献方面,主要有资料汇编(如《山东近代史资料》等)、调查资料(如《安徽省六十县经济调查》等)、各类报刊杂志(如《皖北日报》等)、历史档案(如民国时期的淮委档案)、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地方志与年鉴、各地文史资料等等。研究成果搜罗方面,从形式上看,既有已经发表或出版的专著、论文,也有未曾公开出版的学位论文;从地区而言,既有国内研究成果,也有海外研究成果。

        第四,该书还具有手段或方法多样性的特点。该书以综合研究为主,但综合研究过程中,又采用分类的方法,以时间为线索,对淮河流域所涉苏、鲁、豫、皖四个区域的经济开发加以全面的考察。同时,为便于和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作者又运用专门研究的手段,采用专题的形式,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考察。此外,作者还重视纵横比较以及表格的充分使用。如对农村市场的研究,作者把表格列举与文字表述相结合,较好地反映了流域各地商品结构由本土商品到洋货的商品变化特征。

        第五,具体研究方面,该书多有突破。其一,研究对象确定的创新。早在1980年代,历史地理学界专家就提出,在对区域社会进行研究时,应以河流自然流域为对象,而非按照人为的行政区划为对象。该书作者虽非专门历史地理研究者,但其研究以河流自然流域为对象,借鉴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淮河流域近代经济开发历史加以研究,在促进经济史的深入研究方面,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二,其他方面的创新。如分类上,作者将流域集贸市场分为产地、专业、中转、集散、中心市场等类,对农村市场网络进行层级考察,体现了作者在此方面的独立思考。

        当然,该书也有些许不足。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就是近代灾害研究的缺失。掣肘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因素有很多,自然灾害首当其冲。限于篇幅,该书作者虽意识到这一点,但终未进行专门探讨,好在第六章关于“近代的导淮方略及其实践”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对此有所弥补。总体而言,《近代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不失为一部学术价值突出、现实意义显著的河流区域经济史研究的最新专著。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