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金砖国家开会,西方不必紧张

    国威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7日   08 版)

        金砖国家三亚峰会开得有声有色,亮点不断,吸收了南非为新伙伴,通过了《三亚宣言》,成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国际社会反应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但如同以往中国办会一样,各种杂音总是如影随形,不绝于耳。一些西方媒体在会前就散布“金砖无用论”,断言没有西方大国参与的国际峰会不可能成功。“金砖”概念的发明者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奥尼尔也公开唱衰金砖国家。面对峰会取得巨大成功,西方媒体有转而唱起了“金砖威胁论”。《华盛顿邮报》夸张地提出“金砖国家在向旧秩序下战书”,“分庭抗礼”、“抱团对抗”等词汇频频见诸西方报端。

        其实西方大可不必紧张。

        一来金砖国家无意对抗西方。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这五个发展中大国是为了相互合作才走到一起的,这次峰会的主题是“信心、团结、合作、共赢”,领导人们在一起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进一步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五国还制定了如何推进合作的《行动计划》,内容丰富充实,涵盖领域广泛。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长马沙巴内的话是最好的注脚,“金砖国家会议是万隆精神的继承,精髓是和平共处、友好合作”。

        二来金砖国家也无力对抗西方。以美元计算,金砖国家GDP总量占全球18%,按贸易量计算也只有15%,这与西方七国集团(G7)占据全球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相比,差距还很明显。在科技、人才、军事等诸多领域,西方发达国家优势就更突出了。在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上,西方发达国家仍是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老大,把持国际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金砖国家货币都还不是国际硬通货,拿什么同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来对抗?

        三来金砖国家发展得好,对西方未必就是坏事。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最缺的就是需求动力。金砖国家人口规模和国土面积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快,利用各自资源禀赋实现发展的空间广阔。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巴西是“世界农产品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南非有望成为“世界矿主”,这些国家发展好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就会更多、更有力,必然会给西方带来大量贸易和投资机会。这个账,向来精于算计的西方国家应该算得清。

        建议西方国家试着调整调整心态,换个视角,更加客观平和地看待金砖国家机制发展。西方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两百多年,七国集团搞了几十年,有事没事就聚在一起开会,东西南北发议论,针对别国搞“决议”,从不认为自己对其他国家是威胁。发展中国家也有自己的诉求和关切,也需要走走亲戚、串串门儿,在一起商量商量事儿,外人用不着大惊小怪。金砖国家峰会机制说到底是为了交流互鉴、总结经验、化解风险、深化合作,为各国人民谋福祉,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金砖国家发展层次相对较高,与发达国家合作相对较深,可以担当起南北对话的纽带和桥梁。西方国家不妨换一种思维,认真考虑如何与金砖机制加强沟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才是更具建设性的思维。

        当然,金砖国家的第一要务还是实现自身稳定发展,这是各国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的根本保障。各国还要继续本着求同存异、团结合作的原则推动峰会机制建设,不断丰富和充实各领域合作,扎扎实实开好每一次峰会,为彼此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为世界带来越来越多的机遇。只有这样,金砖国家机制才能像金子一样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