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时文看板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7日   13 版)

        朱晓军 李英:《让百姓作主》(报告文学)

        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1年第4期 

        2010年1月,在浙江金华的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由村民成立的罢免委员会,成功罢免了一位村主任的职务,因为他没有兑现上任时的承诺。这是一次村民自治的生动实践。然而,它的内幕却鲜为人知。自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在我国逐步推开以来,这种新的实践深刻地触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此文描述这一事件错综复杂的全过程,有助于了解正在走向民主法治过程中的中国乡村,也引起了读者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范曾:《城市与收藏》(散文)

        载《人民文学》2011年第4期

        文章由两篇组成:《城市的记忆》和《收藏的哲学》。作者认为,城市的失忆比医学上的失忆可怕得多。更令人惋惜的是几百年的高贵典雅的城市的改造,失去的就不只是个体的记忆,而是民族的记忆。他提出,在当下的种种改革、创新的五光十色中,不要忘记城市的记忆。至于收藏,作者说,和金钱靠得太近,则与收藏家之大义其去甚远,跟踪而来的是审美境界的消遁。说实话,作者在谈及自己的经历和艺术时往往有些扯,但论及公共话题还是很有见地的,比如此文。

        朱零:《风马牛:梁启超与胡兰成》(中篇散文)

        载《美文·上半月刊》2011年第4期 

        题目是梁启超与胡兰成,其实笔墨还是放在胡兰成身上。在人们普遍的“汉奸”说之外,分析了胡兰成实实在在的生命轨迹,和他那个时代在他身上刻下的烙印。作者认为,胡兰成的文章,他的性情,他的人生际遇,他的对女性的毫无节制的追求,只可能在“五四”之后,才允许在中国出现;一百年,两百年后,再回过头来看民国,人们会发现,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以及他的《五四运动》,是最真实的历史,个人史,也是人类的进化史。此论尽管见仁见智,但也石破天惊。

        晓苏:《看稀奇》、《卖豆腐的女人》(短篇小说)

        载《作家》2011年第4期

        同时发表的创作谈《写有意思的小说》,表达了作者的追求。他认为,有意思的小说,是相对有意义的小说而言的。有意义指的是有思想价值,有意思指的是有情调有趣味。作者表示,他之所以喜欢有意思的小说,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太没意思了。所以,需要有意思的小说,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与抚慰,从而使没意思的生活来得稍微有意思一些。至于这两篇小说,的确有点意思。

        陈纸:《高尔夫球》(短篇小说)

        载《广州文艺》2011年第4期

        以一场少年高尔夫球训练营活动为观察对象,这篇简单而有趣的小说在颇富象征意味的“高尔夫球场”上,细致入微地描摹了不同人物的种种表情:趾高气扬而又心思微妙的家长们,被家长教化得无所适从又尚存一丝真诚的少年,闯进球场的质朴乡下孩子……不同的人物表情,构成了别样的城市表情和城市政治与文化。《广州文艺》从去年开始设立“都市小说双年展”栏目,每期推出同一位作者的两篇作品,展示了都市文学在多方面的探索与活力。本期刊出的即为《高尔夫球》与《集梦者》。

        麦璎:《山上的旗子》(短篇小说)

        载《文艺风赏·失败者之书》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

        杂志书《文艺风赏》的命题创作仿佛一个“光明顶”,让各路门派各路高手来一试身手。这一期的主题是“失败者之书”,阿乙、简宇、李子悦、麦璎,一个70后携手三个80后,描绘了一幅失败者们的群像,反思世俗的成功价值观。主编笛安说:“光芒万丈的人物,自有历史去捍卫他们的尊严。而我们,所有必须用自身去寻找和保护自己尊严的人,都是失败者。我们应该对彼此微笑。”——顺便说一句,作为李锐蒋韵的女儿,笛安在写作、主编上的才华绝不是靠了父辈的光环。主编作家读者都如此年轻,话题又如此严肃,让人们对“青春文艺”有了新的认识。

        丁丽英等:《女诗人的爱情诗》(诗歌) 

        载《西部·新文学》2011年第3期

        在这个叫“一首诗主义”的栏目里,选了丁丽英、千叶、杜绿绿、叶丽隽、安歌、安琪、宇向、张耳、李南、扶桑、杜绿绿、娜夜、晓音、黄芳、程小蓓、寒烟、路也、蓝蓝17位女诗人的爱情诗,每人一首。二十年前文化市场就曾以“女性写作”作标签招徕读者,但时过并不境迁,如今重祭女诗人旗号、又以“爱情”为主题,还是颇有吸引力的。况且,由女诗人蓝蓝精心选编,体现了诗人选诗的个人角度。不过仍要警惕:但愿人们是以严肃的心态来阅读,不要因标签而造成对女诗人的误读。

        田爱民:《现代诗》(短篇小说)

        载《文学界》2011年3月上旬刊

        小说写了一个六合彩小老板作为“黑庄家”的灰色时刻。其对灰色小人物的关注、纪实性的手法,颇似贾樟柯早年的电影——事实上,作者田爱民也确实涉足电影,拍过独立影像《姑妈在茶城》,被称为“写在银幕上的小说”。本期还推介了刘春、闫文盛专辑,也都有跨行业跨文体写作的倾向。如编者说:虽然他们都出生在70年代,但一个成熟作家需要的决不是所谓70后80后的标签,而是能够代表作家说话的作品。这些作家进入中年,面对世界的多重打量,真正的作家,在中年的逼压与磨练中,认识到自己,也认识到世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