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建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之一。但随着高校学年制向学分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班集体建设年级制基础上形成的“班级”正在减少。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个新的命题:怎样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特别关注课堂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在教育的途径上,要采取整体联动,功能互补,多管齐下的方式推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贯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推进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使改革方案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理论”的特色,从理论上给大学生释疑解惑,从理论的高度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发挥大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大学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为此,要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采集生动的实例,创设围绕课堂教学的教育情景,通过理性推导、反面教育、实践验证、情绪感染等形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撞击思想的火花,启发内心共同的感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感召力。
环境促使学生自我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内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碰撞、交互发展而产生的特殊文化,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家园。在大学开放兼容的文化氛围中,学生可以在各类知识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中充分地发现独特的个性、丰富的情感、特殊的兴趣,有效地挖掘潜能,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认知。
校园文化有隐性教育的特点。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校园文化之中,能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靠近核心价值观。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地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权。要寓教于乐,开展文艺体育和课外科技活动,结合传统纪念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要坚持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自然环境中融入反映核心价值内涵的人文景观。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要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差异互补、多样共生的育人环境。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成长成才中的困难、挫折和成功,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要营造学校、学生自身、家庭、社会和媒体融为一体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氛围。使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同者,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受性,从而提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性。
改善管理引导学生认同
贫困、学习困扰、就业难等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今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并影响着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民主管理方式、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是让大学生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感的最简洁方式。具体做法就是:首先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勤、减、补的资助体系。其次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切条件和服务,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同时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平台与环境。还有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的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缓解来自经济、就业、学习、生活和交友等方面的压力。通过创新价值感受教育,寓教于“感”,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学校管理服务之中,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路径。任课教师要切实履行育人职责,把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教书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管理者要强化育人职责,在制度设计、模式创新和日常管理中要体现科学、民主、人本、诚信和公平正义价值理性,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与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在优化服务、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
实践增强教育效果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要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社会实践之中,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践基地教育及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带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道德免疫力,以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通过创新价值实践教育,寓教于“行”,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实践者。
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奋斗,经过无数志士仁人先烈豪杰的流血牺牲,已经为中华民族找到了方向。今天我们正在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前行。建设、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让大学生们在前人开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自信、更加豪迈。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