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作出了新的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重要指针。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指明了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抓好落实。
落实,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特殊性质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狠抓落实。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对除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外的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社会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实到群众,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解决具体的人和事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的重点是民生,是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的各项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会有实际的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叫好;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群众的利益实实在在。民生问题做不得假,掺不了水,打不得半点折扣,与其他方面工作相比,落实就显得尤为直接和紧要。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就是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基层是全部社会管理的基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基层也是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的高发区,是体现民生水平的“温度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战场。如果忽略了基层管理,社会管理的基础就会动摇,社会管理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如果社会管理存在空白点和盲区,群众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群众的意见就会很大。必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基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从抓具体事做起。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大而化之、浮皮潦草。宏观的规划、方案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具体的“一对一”地解决实际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个“加快推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治本之策和有效措施。我们要下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去办,一个个问题去解决。要把抓落实放在党性的高度、全局的高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落实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任务。
落实,必须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我们强调关键在落实,必须解决和避免一些阻碍落实的突出问题。
一是偏爱“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扎扎实实打基础的工作。如果认为社会管理工作很繁杂、很细致,不容易被看到,很难被量化,在这上面投入精力再大,也难以干出成绩,就必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热心、不投入;如果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很细微、很琐碎,做这些工作不如搞大工程、大项目受瞩目、显政绩,就必然不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下功夫;如果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慢工细活,非一日之功,工夫再大也难比扒房建楼、圈地圈钱有亮点、有面子,就必然被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心态所左右,有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初衷。
二是缺乏群众观点和群众感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如果心里没有群众,对群众的疾苦和需求麻木不仁,错误地认为,抓住经济就抓住了一切,解决群众困难的唯一办法就是给钱,只要有了钱,就不怕群众有意见,出了问题就拿钱顶,甚至认为群众的生命也可以用钱来摆平,就根本谈不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如果不懂得、不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灵魂是服务人民,是保障群众利益,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是把这项工作看作是“管”群众、“压”群众,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既不认真听取,又不郑重回应,而是用各种手段不让群众讲话,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就是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曲解。
三是回避矛盾、畏惧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面对许多难办的事、敏感的事,有些还是多年积累的老问题。如果不愿碰硬,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认为处理这些老问题是替前任“埋单”,既无政绩,又招是非,就会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畏途;如果见好就上,见难就躲,把群众需要解决的难事推给别人,就会对复杂敏感的社会管理工作作壁上观;如果不敢面对困难和矛盾,导致简单问题日久不决,复杂问题积重难返,就会为社会和谐稳定埋下隐患。
落实,要以基层为重心
国情在基层,民忧在基层,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基层,探索实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规律与机制也在基层。我们必须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到基层去解决问题。
要深入基层真正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第一线情况,一点一滴地积累,逐步掌握国情、社情、舆情。要沉下身来,放下架子,扎根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把握群众所盼、所思、所急、所忧。要善于发现问题、触及矛盾,防止听不到实话、看不到实情。要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根据群众的实话与实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要深入基层切实解决具体问题。千难万难,基层最难。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基层,切实解决基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种瓶颈问题。要敢于触及矛盾,抓民生之本、应民生之急、解民生之忧,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要认准是人民群众需求的事情,就要千万百计、攻坚克难,抓到位、抓到底、抓出结果。
要深入基层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要以基层为重心,切实转变社会管理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管理促进服务。要着眼基层工作的各个方面,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创新和完善具体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科学完整的制度体系。要把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绩效作为工作考核标准,突出对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社会服务作风、社会管理成果的考察评价。要建立扎根基层的用人导向,以强有力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和激励措施推动社会管理目标的落实。要认真分析研究社会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管理的新要求,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落实,要靠完善的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靠完善的工作机制去保障落实,要靠正确的用人导向去促进落实。
中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面部署,必须靠健全的机制、管用的制度去落实。要进行责任分解,把社会管理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杜绝推诿扯皮,克服敷衍应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细化工作任务,通盘考虑社会管理的庞杂工作,理清头绪,分清主次,制定好时间表和路线图,先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再破解影响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要完善督查制度,及时发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典型性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社会管理中障碍和困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社会管理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往往与用人导向有关。评价一个干部社会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他说得怎么样,而是要看他做得怎么样,落实得如何。要着重考察领导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服务意识,要着重考察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要着重考察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对那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必须鼓励褒奖。对那些只会空谈、不干实事的干部,必须教育调整。对那些弄虚作假、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干部,必须问责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