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1日 星期四

    苏 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1日 04版)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苏宁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队伍中一个德才兼备、忠于职守、献身国防的突出典型。苏宁,山西省孝义县(今孝义市)人,1953年出生,1969年2月应征入伍,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训参谋、作训股长、营长、炮兵团参谋长等职,中校军衔。先后受嘉奖5次,提前晋级1次,立三等功1次。

        苏宁入伍22年,以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埋头苦干,在所工作过的岗位上,取得了出色成绩。当战士,他是训练尖子;当班长,他带领全班夺得全团训练比武第一名;当干部,被树为基层干部标兵、优秀指挥员。在走上团级领导岗位后,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勤奋工作,率先垂范,带领部队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苦练军事技术,不仅熟练掌握炮兵业务,而且努力钻研合成作战理论。他心系祖国安危,着眼于未来战争,一心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着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学习和掌握现代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潜心钻研军事理论,结合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先后撰写了70余篇、共3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其中一些观点受到上级领导机关和军事专家的高度评价。他撰写的《用对策论研究选择炮火反击最优方案》学术论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分析炮兵作战敌我双方对抗的各种条件、情况和结果,帮助指挥员在诸多炮火反击方案中选择最佳的对策、时间和力量,被评选为军区优秀论文,苏宁也因此成为中国军事运筹学会正式会员。他撰写的《用运筹方法优选野防最佳方案》论文,首次提出和论证采用纵深机动防御的设想,对战术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的《摩步师攻防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共两万余字,几千个数据,上百个计算公式。后来,在此基础上,经与专家合作,研制成了《陆军师团攻防作战微机模拟系统》,由此引发了指挥手段的巨大变革。他还脚踏实地进行部队急需项目的改革,为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为了提高部队野战生存能力,他制成了雪地宿营用的“罩式帐篷”;为了提高部队雪地机动能力,他设计了减轻战士负荷的三种爬犁;他还研制成火箭炮简便射击发射架,制作了导弹野战训练模拟器等。从1981年到1991年4月,他自己完成和参与研制的改革有162项,其中1项获全军模拟器材二等奖,6项受到总部、军区机关肯定和推广,1项获军区科研成果四等奖,8项被军区、集团军推广。苏宁被战友们赞誉为“炮兵英才”。 

        苏宁像雷锋那样,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关心群众疾苦,同战士情同手足,曾先后3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战友,为群众和战友做了大量的好事。1991年4月21日,他组织部队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在发生意外情况的危急时刻,舍生忘死,奋勇排险,为保护战友的生命安全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991年4月29日牺牲,年仅37岁。用生命实践了他“唯有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服务”的誓言。 

        1993年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荣誉称号。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之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

        链 接

        ■电影《炮兵少校》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炮兵少校》摄制于1993年,是以苏宁烈士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电影,赵为恒导演,周里京主演。该片展现了炮兵少校楚宁从被任命为某团代理参谋长到一次实验中为救战友壮烈牺牲那段最具光彩的人生年华。

        ■苏宁纪念馆

        “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干部”苏宁的纪念馆,2002年在哈尔滨市落成。纪念馆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内有苏宁遗物、照片等展品1000余件。在纪念馆南北两侧大厅,展出了70多篇凝聚着他心血的军事学术论文和20多件浸染着他汗水的革新器材,使人们仿佛又看到苏宁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而忘我奋斗的身影。展厅一角的“雪洞景观”,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苏宁和战友们雪地宿营的情景。展厅里展出的实物还有苏宁操练过的火炮和复原的“苏宁居室”。该纪念馆已被黑龙江省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报记者 殷泓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