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8日 星期一

    人生铺垫

    刘荒田(美国·旧金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18日   12 版)

        上星期天,是母亲的生日。午间,我和往常一样,躲在书房里,要么上网浏览,要么看书,要么写作。午后,亲人们陆续来到:母亲,妹妹和妹夫,弟弟和弟媳。我仍旧和往常一样,走出来,打招呼,稍作问候,说些闲话,然后,把接待任务交给太太,又回到电脑前。我似乎从来都是这样,并非和血缘最近的人谈不来,也不是阔人猛人要我赶写旨在治国平天下的宏文,连不给稿费的本市报馆也没向我约稿,我没和大家坐在客厅谈天,只是出于不爱群聚的习惯。这习惯是可恶的,我知道。然而改不了,幸亏家里人早就晓得,予以原谅。我呢,也思量补偿,到团团坐着吃饭时,嘴巴除了吃,还忙碌地投入社交,恶补亲情。

        我即便独处,也有一坏脾性,家里不静就无法写作。好在,现在还可以干别的,比如敲键盘,回复电子邮件。书房的门打开,客厅的谈笑声一波波地递来。亲人们在讨论,争辩,主题是弟弟该不该回中国买房子,在哪里买,花多少钱,多少个居室和阳台,洗手间是坐式还是蹲式。“如今还看到有的新楼装修,马桶和淋浴间不分开,每次洗澡,都把马桶板浇湿了。洗完澡连穿裤子的干地方也没有,活见鬼!”谁在义愤填膺地指斥。笑声,争执,喝茶吃点心的声响,和着窗外不时塞进的日落大道上消防车和救伤车的鸣叫。

        我兀自微笑,踏实地、从容地、幸福地打字。回电子邮件不比正经的写作,尽可心猿意马。这时刻,忽然想到,我的自在是有铺垫的,那就是亲人们的和平与健康的人生。如果他们不在客厅制造可爱的噪音,我能安坐在这里吗?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如果因病或别的事故缺席,我也许要在路上奔波,到医院去探望,买药,找医生、律师、移民官、会计师、保险经纪人……以应付一场官司或意外。即便没有显而易见的问题,亲人的事,哪样不叫你牵挂?妹妹多日失眠,最后使用极端手段,喝光有晕眩副作用的止咳药水;母亲的耳鸣如雷;弟弟夫妻吵架……

        英语有一被人用滥的比喻:“冰山一角”,短暂的安宁,浅薄的文字,插在书架上的一排书,属于我的正面的物事(或者叫事业),都被不可见的亲情、爱情这巨大无比的山架承托着。我尽管不愿直接表白,但心里永远洋溢着感恩。父亲在世的时候,每次全家老少十多口,团聚在家,笑闹成谑,我也只是偶尔出去插插话,捎带从咖啡桌上抓一把炒花生。然而,我独处时,总沉浸在巨大无比的完全感中,念着古人的“三大乐事”: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俯仰不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眼泪潸然而下。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此刻是全的,稍纵即逝的“全”!最后一乐虽和我无缘,但我已占其二,心愿矣,何况“俯仰不愧”这一“乐”,也是部分地以父母兄弟安好为前提的。如今,爱咋呼、爱管闲事、爱和孙儿女逗笑的父亲已变为墙壁上的照片;最小的妹妹在父亲辞世两个多月后,也因中风变为植物人,我一厢情愿地假设是父亲招走她,遂安慰母亲说:父亲最疼么女,他们在泉下作伴。

        没有这些铺垫,我能在案头玩幽默吗?能洋洋洒洒地写这世间的悲欢离合吗?也许马上,就有人来教训我了:古来多少天才,饱受人世与内心的折磨,在最艰难的状态下写出不朽之篇,你干吗这么娇气?我的回答是:即便这些巨人,也不曾热烈地招请苦难登门;来了,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既然拥有幸福,当然珍惜。其实,这是多少年的习惯,儿女幼小时,在客厅玩耍,我在书桌前背英语单词,妻子在踏缝纫机,似乎都不相干,然而,一家子都在感应着,照应着,互相成为心情的铺垫。直到现在,妻子一到晚上就打没完没了的电话,听着她咯咯的笑声,我取笑她是刚刚下过蛋的母鸡,她不恼,我胸有成竹地对自己说:唔,我的运气不赖,老婆不必列进“受牵挂名单”。

        礼赞所有为我的人生高度作的铺垫,一似山岗上番薯最嫩的苗儿,恋蕊上一滴清露;一似熟睡中的宝宝,以长睫毛的拉链锁住临睡时爸爸在床前说的童话;一似踏上红地毯的新娘,紧紧挽住父亲的胳膊;一似枝桠间的黄叶在秋风中的坚持,我抓住短暂的圆满。家族聚会在午饭后便结束,亲人将陆续离去,或先或后。新一代将长大,成熟,家族就这般绵延着。

        我在书房里,机警地捕捉母亲的话语,她很少说话。但我晓得,她坐在长沙发中,左边是媳妇,右边是女儿,她听着,笑着,满足着,一似我在书房里。

        (作者为散文家,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 

        上星期天,是母亲的生日。午间,我和往常一样,躲在书房里,要么上网浏览,要么看书,要么写作。午后,亲人们陆续来到:母亲,妹妹和妹夫,弟弟和弟媳。我仍旧和往常一样,走出来,打招呼,稍作问候,说些闲话,然后,把接待任务交给太太,又回到电脑前。我似乎从来都是这样,并非和血缘最近的人谈不来,也不是阔人猛人要我赶写旨在治国平天下的宏文,连不给稿费的本市报馆也没向我约稿,我没和大家坐在客厅谈天,只是出于不爱群聚的习惯。这习惯是可恶的,我知道。然而改不了,幸亏家里人早就晓得,予以原谅。我呢,也思量补偿,到团团坐着吃饭时,嘴巴除了吃,还忙碌地投入社交,恶补亲情。

        我即便独处,也有一坏脾性,家里不静就无法写作。好在,现在还可以干别的,比如敲键盘,回复电子邮件。书房的门打开,客厅的谈笑声一波波地递来。亲人们在讨论,争辩,主题是弟弟该不该回中国买房子,在哪里买,花多少钱,多少个居室和阳台,洗手间是坐式还是蹲式。“如今还看到有的新楼装修,马桶和淋浴间不分开,每次洗澡,都把马桶板浇湿了。洗完澡连穿裤子的干地方也没有,活见鬼!”谁在义愤填膺地指斥。笑声,争执,喝茶吃点心的声响,和着窗外不时塞进的日落大道上消防车和救伤车的鸣叫。

        我兀自微笑,踏实地、从容地、幸福地打字。回电子邮件不比正经的写作,尽可心猿意马。这时刻,忽然想到,我的自在是有铺垫的,那就是亲人们的和平与健康的人生。如果他们不在客厅制造可爱的噪音,我能安坐在这里吗?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如果因病或别的事故缺席,我也许要在路上奔波,到医院去探望,买药,找医生、律师、移民官、会计师、保险经纪人……以应付一场官司或意外。即便没有显而易见的问题,亲人的事,哪样不叫你牵挂?妹妹多日失眠,最后使用极端手段,喝光有晕眩副作用的止咳药水;母亲的耳鸣如雷;弟弟夫妻吵架……

        英语有一被人用滥的比喻:“冰山一角”,短暂的安宁,浅薄的文字,插在书架上的一排书,属于我的正面的物事(或者叫事业),都被不可见的亲情、爱情这巨大无比的山架承托着。我尽管不愿直接表白,但心里永远洋溢着感恩。父亲在世的时候,每次全家老少十多口,团聚在家,笑闹成谑,我也只是偶尔出去插插话,捎带从咖啡桌上抓一把炒花生。然而,我独处时,总沉浸在巨大无比的完全感中,念着古人的“三大乐事”: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俯仰不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眼泪潸然而下。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此刻是全的,稍纵即逝的“全”!最后一乐虽和我无缘,但我已占其二,心愿矣,何况“俯仰不愧”这一“乐”,也是部分地以父母兄弟安好为前提的。如今,爱咋呼、爱管闲事、爱和孙儿女逗笑的父亲已变为墙壁上的照片;最小的妹妹在父亲辞世两个多月后,也因中风变为植物人,我一厢情愿地假设是父亲招走她,遂安慰母亲说:父亲最疼么女,他们在泉下作伴。

        没有这些铺垫,我能在案头玩幽默吗?能洋洋洒洒地写这世间的悲欢离合吗?也许马上,就有人来教训我了:古来多少天才,饱受人世与内心的折磨,在最艰难的状态下写出不朽之篇,你干吗这么娇气?我的回答是:即便这些巨人,也不曾热烈地招请苦难登门;来了,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既然拥有幸福,当然珍惜。其实,这是多少年的习惯,儿女幼小时,在客厅玩耍,我在书桌前背英语单词,妻子在踏缝纫机,似乎都不相干,然而,一家子都在感应着,照应着,互相成为心情的铺垫。直到现在,妻子一到晚上就打没完没了的电话,听着她咯咯的笑声,我取笑她是刚刚下过蛋的母鸡,她不恼,我胸有成竹地对自己说:唔,我的运气不赖,老婆不必列进“受牵挂名单”。

        礼赞所有为我的人生高度作的铺垫,一似山岗上番薯最嫩的苗儿,恋蕊上一滴清露;一似熟睡中的宝宝,以长睫毛的拉链锁住临睡时爸爸在床前说的童话;一似踏上红地毯的新娘,紧紧挽住父亲的胳膊;一似枝桠间的黄叶在秋风中的坚持,我抓住短暂的圆满。家族聚会在午饭后便结束,亲人将陆续离去,或先或后。新一代将长大,成熟,家族就这般绵延着。

        我在书房里,机警地捕捉母亲的话语,她很少说话。但我晓得,她坐在长沙发中,左边是媳妇,右边是女儿,她听着,笑着,满足着,一似我在书房里。

        (作者为散文家,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