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抢盐事件考问网络匿名制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14版)
    漫画:朱江

        近期,日本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持续受到关注。这场由地震导致的灾难,突如其来,曾一度引起不小恐慌。近日在国内一些地方发生的抢盐事件,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延续。在这起事件中,我们看到网络谣言充当了推波助澜、兴风作浪的直接祸首。一个网络谣言,影响如此之大,着实令人惊讶和担忧,加强网络监管的话题又被推到了台前。就网络信息监管的问题,近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和反思,实行网络实名制也成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建议。

        从相关报道中可知,这次抢盐事件源于浙江网民陈某在网上散布谣言,说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该谣言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和转发,恶劣影响持续放大,最终引发了抢盐事件。事实上,类似的事件之前已经有过。去年山西、陕西等地出现的地震谣言,致使许多群众情绪紧张,露宿街头。此外,像“香蕉有毒”的谣言也给农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这些造谣者最终被绳之以法,但造成的恶劣影响和损失却难以挽回。这正是网络令人忧虑的一面。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网民规模进一步扩大到4.5亿,移动互联网数目达到2.77亿,互联网普及率上升到33%。上网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让谣言的传播和各种违法不良行为的横行有了可乘之机。如网络谩骂,毫无顾忌地进行人身攻击等等。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更是错误地引导了网民的思想,导致一些人产生片面理解,甚至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如何制止这些不良网络信息,如何净化网络环境,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

        近年来,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呼声不断增强。一般来说,网络实名制是指网民必须用真实的身份证明申请网络账号,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或进行其他活动,如使用电子邮件、上传电子照片、参加网络游戏等。对此,一些人也持不同看法,保护隐私成为反对网络实名制的主要理由。笔者以为,网络实名制和个人隐私之间并不是对立和矛盾的关系,事实上实行网络实名制并不是要侵犯个人隐私,而是要通过让网民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网络虽是虚拟的,但也是一个公共领域。网民的公开言行必须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

        抢盐事件再次凸显了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使网络实名制再次被人们关注。当然,实行网络实名制还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各种条件的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通过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网络定会成为传播健康信息、丰富人们休闲娱乐生活和公众相互沟通交流发表意见的良好平台。北京市东城区 刘熙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