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凸显当代大学生典型的时代特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5日 14版)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 雷跃捷

        光明日报首发的这篇《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通讯,题目很讲究,内容很耐读,情节很吸引人,文字朴实而又有意犹未尽之感,可以说又推出了一个当代优秀大学生群体的典型。

        上世纪80年代有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在华山抢险救人的大学生英雄群体,新世纪有湖北荆州长江激流中搭人链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群体,而此次报道所展现的河北农大的大学生典型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好诠释。这三个典型的本质是相同的,展现了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从内涵和形式上看,后者与前两个典型又有区别。前两个典型是面对突发危险事件时的英勇表现,带有明显的悲壮色彩;而这次的事情少了几分悲壮,河北农大园艺系果树93(01)班大学生们的义举甚至也谈不上勇敢,可以说是平凡的一件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件看似平凡的事件,凸显了其中所蕴含的不平凡。为了一个班会上的约定,大家坚持了15年,这就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读过这篇报道之后,给人内心的感动是别样的、深层次的。它展现的是很有力度的一种爱。这是一篇蕴含着兼爱、坚守、诚信等人间美德和人性向善的故事,虽然故事并不悲壮,但它如春风般缓缓拂过读者的心灵时,唤醒的是人们心底期盼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看似离我们渐行渐远,但一抬眼、一伸手,它却在眼前可触摸……

        这组报道很有底蕴也很有内涵。15年对一个不成文的约定的坚守,是一种诚信。现在社会上都在呼唤诚信,都在讲一诺千金。什么是诚信?河北农大同学们的这种做法就是诚信的最好体现。15年大学生对自己诺言的坚守升华成一种带有诚信特色的兼爱,它丰富了当代“诚信”这个概念的内涵。其实,关于诚信,报道中还有第二条线索,就是两个老人还债的故事。他们在儿子的同学们每年汇款和56封信的鼓励下,坚强地面对残酷的现实。同时为了践行自己的承诺,为了还清欠乡亲们的债,而不辞辛劳地打工挣钱,这也是一种诚信的表现。这组报道很有现实意义,它不是通过教条的演绎,而是运用活生生的事例,来呼唤已经渐行渐远的一些中国传统美德。诸如兼爱、诚信、坚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而河北农大的大学生15年坚持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也是在践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实现在太平盛世年代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

        此组报道叙述用白描的语言,没有华丽辞藻,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这当然也与故事的题材和内容有关。故事很平凡,像时间流逝般波澜不惊。15年来,当年的大学生如今已人到中年,岁月可能磨掉了曾经拥有过的指点江山般的激情,但他们却一直坚守着当年毕业班会上的那份约定,这种平凡实属不易。这组报道虽没有什么警句,也没有刻意用来吸引眼球的东西,但读者会记住这件事,会想起这些大学生,会记住这个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但这群大学生和这两个老人都做到了的朴实的故事。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这组报道是非常适合的。这就是平凡中的伟大,朴实中的真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