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与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一起,为东营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就“黄蓝融合”新理念问题,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规划都包括东营市,赋予了东营核心区域、中心城市和开发建设主战场的重要战略地位,对此,东营市如何认识?
张秋波:黄蓝两大战略在东营交汇叠加,赋予了我们重要战略地位。这个战略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国家《规划》赋予的,但战略地位真正确立,要靠我们自己去奋斗打拼。在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国家《规划》和省委、省政府明确赋予了我们核心区域、中心城市和开发建设主战场的重要地位。在蓝色经济区中,东营是继青岛之后的重要前沿城市,国家《规划》提出的“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开发布局中,东营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增长极的核心区域,是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大城镇组团中东滨城镇组团的主体部分。我们在黄蓝两大经济区中所处的这一战略地位,在黄三角地区和山东半岛地区是独一无二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的经济综合实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等与我们所处的战略地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积极作为,奋力打拼。打拼上去了,东营的战略地位就真正确立了。打拼不上去,赋予的战略地位也会削弱,就会与实不符,徒有虚名。
记者:谋事成功,贵在务实。东营市联系本市实际落实“黄”“蓝”规划,树立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张秋波: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黄蓝两个《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综合考虑我市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全力奋战‘十二五’,建设黄蓝经济区,实现经济翻一番,再造一个新东营”和“在黄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地区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奋斗目标,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实现率先发展是客观要求。我们提出要实现率先发展,不是头脑发热搞大跃进,更不是盲目攀比片面追求高指标。国家批复实施黄蓝两大战略,目的就是支持这两个区域发挥优势率先突破。东营同时拥有两大国家战略,应当也必须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同时,国家《规划》要求我们率先建成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省委、省政府要求东营在“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实现翻番。这是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我们别无选择,必须实现率先发展。
第二,实现率先发展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我们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海岸线长413公里,占全省的12.4%;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滩涂面积12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3;拥有452万亩滨海未利用地,占全省未利用地总量的1/5。我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我市人口分别仅占黄河三角洲和山东半岛的19%和5.6%,生产总值则分别占到47%和13%。我们的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已初步构筑起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们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制约发展的瓶颈正在打开。我们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我们拥有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独特优势,只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完全可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实现率先发展必须是高质高效发展。我们提出率先发展,决不是单纯追求GDP增长,而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就是要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率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率先实现科学发展。
记者:奋斗目标确定后,以什么样的工作思路,保证它的实现?
张秋波:如何科学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的崭新课题。经过反复调研思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对这个思路,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融合”的文章,走出一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要牢固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建设蓝色经济区都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两者内涵相近、目标相通、产业相承,是紧密关联、有机统一的。我们在发展理念上决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待两大经济区的建设,更不能把两者分割开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必然要求搞好海陆统筹,科学开发利用陆上资源和海洋资源;建设蓝色经济区同样要求实施海陆统筹,实现海陆一体联动发展。海陆统筹是黄蓝两区融合的直接体现和鲜明标志。我们要牢固树立海陆统筹的理念,统筹谋划、一体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
二是要优化提升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实施黄蓝两大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完善发展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统筹利用海陆资源,科学谋划生产力布局、空间布局、城乡布局、基础设施布局,拉开新的发展格局。我们确立的“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的战略布局,基本体现了黄蓝融合的要求,按照这个布局推进开发建设,将构筑起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要着力构建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统筹发展黄蓝经济,构筑高效生态产业和蓝色产业体系,是黄蓝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目前我市陆上产业相对较强,海洋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综合效益亟待提高。我们要发挥海陆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配置要素资源,统筹发展海洋产业、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增强海洋经济整体实力。我们规划建设的“六区”“十园”是推进黄蓝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要集聚要素资源,加大推进力度,打造高效生态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记者:“高效”和“生态”,是两大战略的关键词,实践中往往顾此失彼,东营市如何保证二者兼顾并融合发展?
张秋波:要保证二者兼顾并融合发展,首先要统筹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等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的支撑能力。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加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加快港口建设。东营港要抓好2个5万吨液体化工码头建设,启动新建一批新的业主码头,规划建设防波堤、25-30万吨深水油码头。广利港要按照商港旅游港的定位,结合中心城东扩南展,搞好港区城一体规划,年内尽快开工建设。要按照总体规划,抓紧防潮堤和水利设施建设,今年重点抓好东营港区防潮堤建设,为临港产业区发展构筑安全屏障。
其次要全面加强融合发展的生态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都是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鲜明特色。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加快构筑“三网”绿化、湿地生态、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五大生态系统,注重把海洋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实行海陆生态一体考虑、海陆环境同步建设、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决不能把污水排到渤海湾。我们就是要创造天蓝、海碧、河清的生态环境,我们一定要担负起这个重大历史责任。(本报记者 赵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