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对乡土世界的描述以及对农民命运的关切,一直受到文学创作的青睐与倾注,特别是在这个嬗变不断加速的时代,乡土世界充满了新的变革元素,农民命运呈现出新的面貌。本期特别推荐两部农民题材的小说和一篇作家创作谈,以求从个案出发,让读者诸君对当下的乡土社会有个感性认识与全景把握。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当城市化进程的浪潮涌入农村的各个角落,当网络、电视等现代传媒将外面的世界变得不再陌生,当高铁、高速公路将城市变得不再遥不可及,中国农民这一庞大的群体,在这种剧烈的变革与矛盾中,他们的生活景况、内心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近日,我读了谢德新的长篇小说《有个农民叫秦二世》,对小说作者对中国农民和农村社会的深刻体会与思考印象深刻。作者谢德新在农村生活多年,曾当过农民、赤脚医生、民办教师、乡村干部、地级市长,现在从事的行政工作,也与农村和农民工作相关。正因为如此,作者既熟悉广大农民,同时又能够用现代的思想和眼光,去观察和审视农民的精神之根。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秦二世的农村青年(因其父本名秦石晃,与秦始皇谐音,故得名秦二世),阴差阳错离开了故土,来到了大上海,希望能够闯出一番天地。然而,当他面对着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置身于各种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周旋于复杂的感情纠葛之中时,他逐渐迷失了自我。不管他有怎样的经历,他都无法正常融入这个城市社会。于是,屈辱、自卑、虚荣、愤怒、压抑一同折磨着他,最终失去了理性,踏上了人生不归之路……
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感,是我读这部小说的最大感受。如何让农民工“有尊严地活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命题。透过小说中“秦二世”这个农民工形象,或许可以有所感悟。“秦二世”抛弃乡村追逐城市,对城市发达的物质生活充满渴望。“秦二世”自认为自己就是阿里巴巴,能够在上海这座大都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和情感归属。他渴望融入城市,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然而,当他真正来到城市时,迎接他的又是什么呢?是失业、是歧视、是欺骗、是失败。他深深地体验并承受着这些来自于城市的压力,这种压力让他时刻处于焦躁与不安之中,并且不断地积累,并由此慢慢形成一种强烈的反社会情绪和失范行为取向。
“秦二世”形象的塑造及对其生活的描写,对人们了解农民工群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反映了农民工群体整体精神生存状态,反映了来自于乡村世界的农民工在城市面前所表现出的精神困境,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城乡融合所表现出的不和谐状态。此外,小说还涉及到了诸如农村务工人员在城市中就业、恋爱、创业,以及农村土地拆迁、商业腐败等系列社会问题。这些也都是近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小说人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同时,作品中穿插的谚语、民歌、民谣、短诗也都运用得恰如其分,与叙事内容水乳交融。例如秦二世的好友王百川写的那首壮行诗《我是聪明的阿里巴巴》,生动地反映了秦二世准备进城市前的亢奋心态。此时的秦二世,激情勃发、充满自信,甚至有些自我膨胀,这与后文秦二世的悲惨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不禁唏嘘慨叹。而苏北同学送给苏乾的诗《狗尾巴花礼赞》则借物喻情,很好地表达了两人之间青涩、纯真的爱情。此外,作品通过大量乡土化的语言刻画人物,使得人物愈加真实可信、个性突出。如“黄鳝是黄鳝的命,泥鳅是泥鳅的命”、“命这东西,就是弹簧,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等,很好地切合了主题。
总之,作者以丰富的生活背景为基础,用细腻思考的笔触,为读者塑造了鲜活的农村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轻易感受到农村建设中农民内心世界的苦闷、徘徊与困惑,以及与现代都市文化的激情碰撞,同时也为读者了解现代新农村建设、理解现代新式农民打开了一扇明净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