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对乡土世界的描述以及对农民命运的关切,一直受到文学创作的青睐与倾注,特别是在这个嬗变不断加速的时代,乡土世界充满了新的变革元素,农民命运呈现出新的面貌。本期特别推荐两部农民题材的小说和一篇作家创作谈,以求从个案出发,让读者诸君对当下的乡土社会有个感性认识与全景把握。
创作《湖光山色》这部小说的初衷之一,是想把当下乡村变革中的真实境况表现出来,引起读者们对乡村世界的关注。现在看,这个目的部分地达到了,不少生活在城市的读者和同名电视剧的观看者,给我打电话表示他们对作品所描绘的乡村社会产生了很大兴趣,表达了想去豫西南乡村仔细看看的愿望,这令我很高兴。乡村世界的确值得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给予更多的关切。
乡村是和城市有很多不同特点的另一个世界。在人际关系的维系上,乡村中人与人更多的是靠血缘、亲情关系联系起来,家族、宗族在乡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城市里的人则是靠单位、靠所从事的事业联系起来,家族、宗族对人际关系的维系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上,乡村中人与土地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地归属上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引起轩然大波;而在城市里,人们对土地的归属权几乎毫不关心,只有在办房产证时才过问一下。在人的观念变化上,乡村中因和外界的联系受限,人的平均文化水平偏低,人的观念变化缓慢,传统的、守旧的东西相对多些;而在城市里,资讯发达,时尚潮流涌动,人的观念更新迅速,追新求异成为城市人的生活常态。在生活的舒适度上,乡村中因商业网点少,娱乐设施稀有,生活基础设施差,人们的生活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就像我的家乡,乡间的道路之难走的情况,是今天的城里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三公里的路程,在不存在堵车的情况下,开轿车要走一个小时;而城市里,到处都是饭店、商场、影院、剧院、地铁、公交车、电梯,道路更是四通八达,人们生活起来很是舒服。总之,乡村和城市差不多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住在城市里的人要真正了解和理解乡村世界并不容易。
乡村又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坚强后盾,二者是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两个世界。乡村是人类最早的聚居地,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出现的新型聚居区,这就决定了这两个世界的联系十分紧密。城市人口的补充和扩大,依赖于乡村。中国目前的城市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农村里来的,若是向上追朔三代,会发现有更多的城里居民原来都是农村人。两个世界的分工也决定了他们的联系必须密切。城市一般负责工业品的生产,粮食和蔬菜及其他食物则都由农村负责供给。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也须由农村提供。尤其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民勒紧腰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没有乡村世界的贡献,人在城市里的生存就会非常困难。所以,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面对乡村,永远不要有优越感,永远不要怀有歧视之意,相反,要对乡村世界怀有一份感恩之心。
乡村世界的现状不容乐观,很需要城市伸手相助。在我们国家,乡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有目共睹。乡村相对贫穷,城市比较富有,也因此,城市对农村人的诱惑力非常大,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劳力流向城市,很多乡村只剩下了老人孩子留守。留守的孩子们的景况令人不安,他们既享受不到父母的爱,也很难安心读书。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完全可以在这方面给乡村以帮助,让进城打工的农民能把他们的孩子带进城里读书并享受亲情。还有,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产品的价格和工业品的价格差距较大,种粮成本因此升高,只靠种粮的农民很难富裕起来,因此乡村土地撂荒的现象经常发生。为改变这种情况,城市可以有所作为,城市里生产农业机械的工厂和其他面向农民的工业品生产者,应尽可能地薄利销售,这会帮助农民降低种粮成本,从而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再就是乡村学校因条件差,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不高,师资力量薄弱,使教育质量偏低。人的素质不高必会进一步制约农村的发展,城市的教育部门,应该想办法给乡村教育以支持,应该定期派出教师和教授到乡村的学校里讲课支教。城市可以帮助乡村的地方还有很多,乡村只有在城市的帮助下也实现了生产的现代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赶上了城里人,中国的现代化才算真正实现了。
不管中国社会怎么变化和发展,乡村世界都不可能消失。中国城市化的程度再高,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乡村人都吸纳到城镇里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不可能不要农田,不要田园风光。所以,把乡村建设好,使乡村世界变得更适宜人居住,是一个重要任务。目前,乡村世界正在进行各种变革,从乡村政治层面到乡村经济发展层面,从乡村文化建设层面到法制执行层面,这种变革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国乡村的发展水平赶上城市,从而使乡村世界也变得魅力十足。小说《湖光山色》想利用文字的力量来推动这种变革,电视剧《湖光山色》想利用画面的力量来推动这种变革,我知道这种推动的力量十分有限,但这表明,我们内心里对乡村世界怀有一腔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