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8日 星期五

    微博粉丝岂能作政绩指标

    杨 易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8日   02 版)

        微博(Microblog)作为一种新兴的通讯手段,因互动性强,交流迅捷、有效,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基于此,许多公共服务部门纷纷开通微博,国外一些首脑把微博作为与民众沟通的手段之一,引来无数“粉丝”关注,以至于最近新出现了一个英语单词twitplomacy,意思是“微博外交”。微博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或干部开始重视微博。比如,最近浙江省委党校将“微博与领导工作”列入干部脱产学习班的必修课。另据媒体报道,在某微博运营商处开通并认证的干部实名制微博已有1300多个,代表政府机构的微博有2000余家,包括公安、交通、旅游、宣传、司法、计生等各个部门。

        由于微博是一种可以建立个人社区的通讯工具,因而网民和媒体不可避免地特别关注这些干部微博的“粉丝”数量、信息发布量、转发数量以及评论数量,还常常对他们进行比较。有媒体就曾基于这些指标评出了“微博界中国最具影响力官员20强”。 

        民众和媒体关注干部的微博,本是好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执政能力的一种监督和考核方式。作为时兴的交流媒介,微博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官”与“民”的沟通方式和距离:百姓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透明、平等、及时的交流形式加强自身与政府的联系与沟通;从政府和干部一方来说,如果能够利用好微博,不仅可以体察民情,拉近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距离,更可以有效树立政府及干部的公信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种本能够让政府和公职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民的工具,却被某些干部用作表现政绩的手段。某些人仍用形式主义作风看待干部开设微博的举动,认为只要开通了微博,只要有大量“粉丝”,就是一种工作成绩,就有了向上邀功的资本。于是,这些干部没有把心思花在如何利用新工具加强与民众沟通,却想着如何更能“提升政绩”。某些领导让工作人员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为他们增加“粉丝”数量,或者及时删除不利于自己的言论,甚至关闭评论功能,不让网友说话。这些都从根本上否定了微博的作用。 

        从之前有些干部公布电话号码却无人接听,到现在部分干部以开设微博作为政绩,透露出我们某些领导的官本位思想严重,存在工作流于形式的不良风气。事实上,广大群众关心的不是干部是否有微博账号,也不是账号上显示有多少“粉丝”,而是干部能否通过微博重视民意,听取民情,真正为民办事。如果本末倒置,只追求做表面文章,老百姓当然不会买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