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7日 星期四

    敞开大门迎接大运

    ——深圳市民迎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侧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07日   05 版)

        2011盏“孔明灯”分别写上2011所大学的校名,从美丽的深圳湾畔等地冉冉升起,穿过“海之门”,进入体育馆的上空,形成2011深圳大运会会徽的造型——“欢乐的U”。网络上,各种关于应当如何举办第26届大运会开幕式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一位署名“皇岗村民”的网友发布的《吐血奉献“金”点子,大运会开幕式请给我一分钟!》的帖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为了能够采访到这位网友,记者在论坛里特意与“皇岗村民”唱起了反调,以期引起一场“切磋”或“论战”,可是,在众多奉献开幕式金点子的声音的洪流中,记者微弱的声音只能淹没在这片讨论的大海中,没有引起一丝回音。

        种种迹象表明,深圳已经进入了迎接大运会倒计时的白热化阶段。

        关注大运 格外热烈

        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深圳的大运会开幕式应当如何办?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思路是:发动群众出点子,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在深圳的这两个月来,一个个讨论开幕式该如何办的金点子,像夜空中绽放的礼花,在电脑的屏幕上、报纸的版面上、各种研讨会上……五彩缤纷地盛开,一个比一个奇特、新颖。一方提出“期待深圳湾上腾起绚丽的大运焰火”的设想,一方随即就抛出“敢不敢取消大运开幕式文艺和焰火表演?”的论调,更多的网民则赞成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运会开闭幕式要开得简朴、热烈、青春、活泼”的思路,要有“不一样的精彩”,将节省出来的钱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生活、提升城市形象。

        网络上迎接大运的热潮不减,线下的市民对于大运的热情又是怎样的一番状况呢?记者走访了深圳市盐田区和平东里社区和梧桐社区。

        68岁的张明义老人在深圳已经居住了13年,现在是居委会的委员,大运会临近,他所在的社区老年人协会发起成立社区义务志愿者工作站,承担起大运会期间社区的安全保障工作。在深圳生活了15年的刘长清老人来自东北,他所在的社区书画社吸引了很多老人、青年和儿童的积极参与,深圳大运会期间,他们要在盐田区文化广场办一次大型的书画展览,通过他们老有所为的行动为大运会献上一份厚礼。

        离大运会开幕还有4个多月,而为迎接大运会的举办所创造的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却在深圳的各个角落弥漫。让人们过得更和谐、更快乐、更有活力,这不正是大运会所追求的吗?

        共同参与 无限精彩

        开门办大运,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一个基本思路。在深圳,大家都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大运中来。晓君是某百货店的高级礼仪员,她表示之所以参与到《深圳晚报》举行的“微笑迎大运·鹏城更美”活动中来,是想通过自己的微笑和服务让大家体验到深圳“不一样的精彩”。

        志愿者是大型赛事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记者从大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本届大运会的志愿者约招募130万名,分为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三类,其中赛会志愿者的人员约为22000人。阿雷是城市志愿者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大运会期间,将在全市设立750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大家形象地把它称之为“U站”,“U站”启动后将提供信息咨询、文明宣传、语言翻译、应急救援等服务。大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像“U站”这样的服务机制,将会成为后大运时代的一种长效的服务机制。

        大型赛事活动前,火炬传递是最为吸引人眼球的传统项目。大运会火炬传递计划4月23日在清华大学采集火种,当天恰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5月4日青年节这天在北京大学开始火炬第一棒传递,然后直接来到深圳大学进行传递。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的特色将是网络虚拟传递,通过QQ让五大洲的莘莘学子一起来传递青春飞扬而又承载着光明希望的火种。

        本报记者 易运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