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30日 星期三

    袁驷:教师就是要奉献

    作者:顾淑霞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30日 16版)
    “教师”袁驷

        “当教师就是要有种奉献精神。置身于荣誉之外而甘于奉献,这是做教学工作的一种境界。” 

        袁驷,清华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常委,土木水利学院教授……诸多的头衔中,袁驷把“为人师”看得最重,在他看来,“教书育人是教师一生所追求的境界”。

        1984年,作为清华土木系培养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袁驷留校任教,27年来,他像一位“夸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教学领域里永远发光的“太阳”,在双语教学、结构力学学科建设与教学工作中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在平凡中创奇,在泥土中淘金”,袁驷这样要求自己。

        21世纪的教学应该什么样?袁驷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双语授课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个考验。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袁驷曾在英语授课上想了很多奇招妙术。在讲完一个章节后,他会结合讲过的内容用英语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在课堂上读给学生,让学生判断对或错。这样做的效果是“一石多鸟”,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检验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检验了自己的教学效果。 

        袁驷备课最多只准备80%,从来都“不充分”。因为他认为,教师讲课不是简单地重复讲稿,课堂应该是动态的,教师要为课堂留出讨论和产生火花的余地。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特点,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调动起来,让学生去思考,发挥自己的特点,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扎实的,因此,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的走向不是完全固定的,而且教师更要刻意追求一些意想不到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上。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雄厚的实力,敏锐的思维,和机敏的应变能力,特别善于捕捉学生中一些朦胧思维中的闪光点。 

        在课堂上,他会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调动学生自己回答这些问题,然后再加以提炼、总结、升华,最后再反馈给学生。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有教又有学,大家都在教,同时又在学,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师每教一轮都从学生那里学到新的东西,学生学完之后也对教学有所贡献。教师与学生决不是“上智与下愚不移”。“如果教一轮课下来,没有从学生那里得到什么新东西,就说明学生的思维没有超出教师思维的范围,应该反思检讨一下我们是否对学生的个性思维及独立见解启发得不够,教师的功夫没有下到。”袁驷说。

        要建立这样的课堂,就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袁驷说,教师应该是“讲员+演员+主持人”多种角色的综合。讲员的职责是清楚地讲解教学基本内容,演员的角色则要求教师要有激情,有感染力,能营造一种活跃的研讨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新的东西,就像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我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和清华的名声相配的教授,并用我的一生在清华写完我的教授经历。看到自己写的书有几万人在用,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心甘情愿做一名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在袁驷心里,教学最重要,学生最重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