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30日 星期三

    真才实学是破格的最大理由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30日 15版)

        吴德贵(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在当今社会里,要想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必须解放思想,破除偏见,努力形成一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长效机制。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先生的著名诗句,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厦门大学解放思想、破除偏见、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做法是一改选人用人唯学历的传统,先后破格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学者,给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使他们在新的岗位上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正是凭借着这种睿智的眼光和非凡的气慨,厦门大学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促进了个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获取了双赢效应。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思想在厦门大学得到了成功的实践。

        笔者认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人才观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政策导向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个阶段是从建国开始到文革期间的二十多年,此间人才观的政策导向是出身+门第;第二个阶段是从文革后期到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的二十多年,此间人才观的政策导向是学历+职称;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科学人才观以来,现如今人才观的政策导向是能力+业绩。

        通常情况下,人的学历和能力应该成正相关。一般来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具备相应的能力,潜质好的人如果再具有一定的学历,其能力则会更强。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杰出人才。可谁能想到,按照今天的标准,他竟然是个“三无”人才:一无学历,二无职称,三无城镇户口。但是,诸葛亮才华横溢、智慧过人,27岁出山,鞠躬尽瘁27年,为维系一个相对弱小的蜀国得以生存发展数十年,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刘备三顾茅庐三请诸葛求才若渴的案例早已被后人写进了历史史册。在现实生活中,高学历低能力的人、低学历高能力的人不乏其人,随处可见。在人才选拔问题上,厦门大学淡化出身门第,弱化学历职称,强化能力业绩,选拔了一批学历不高但能力很强的人,满足了事业发展的需要,把科学人才观的基本要求落到了实处,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