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下午上课时间。在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第二分校初一班级教室里,你看到的是一位位手拿扑克牌的同学,四人一组,或思考、或争论,甚至有些激动。“三国擂台赛”、“E对决”……黑板上简洁的字让你对他们的任务似乎有所了解,但想象不到的是,这节课竟是他们的数学课。
“每周我们都会有一节数学课学打牌。”初一(六)班的杨翼告诉记者,“最有意思的是升级,当然,不是普通的那种。”
“学生们手中的扑克牌并不是普通的扑克,这种特殊的扑克牌是‘肇基数学’的学具。‘肇基数学’是张肇基先生在多年基础教育工作中研究出来的一种系统测试法。”张雅洁老师告诉记者。这小小的扑克牌引起所有来访者的兴趣,有数字、有英文字母、有数学式,如果不了解其中规则,还真是一团迷雾,但人们都能从孩子们的笑脸中、专注的神情中看到他们此时的兴趣所在。
此项数学教育活动在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的开展可以追溯到2009年12月,当时人大附中受托管理北京市蓝靛厂中学(2010年7月蓝靛厂中学正式更名为人大附中第二分校)。2010年3月,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破格聘用张肇基先生,经过多次论证,决定将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等作为张先生科研实验的起始平台,在学校初一年级两个班进行肇基数学教学改革预实验。2010年9月,在新初一年级正式全面开展“初中数学教育‘零失败’策略研究”课题实验。
小小的扑克牌成了学生们兴趣的燃点。通过扑克牌游戏法,孩子们开始琢磨其中的算法,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得空前高涨,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肇基数学”独特的考试方法让孩子们都能“伸手摘到桃子”,让因数学成绩不好而自卑的同学变得自信阳光起来,而在学习中,孩子们学会了互助合作。
在对2010届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2门学科中,喜欢数学的人数是最多的,有30%的学生把数学列为第一喜欢学科,40%的学生表示进步最大的学科是数学,还有60%的学生觉得自己很有信心学好数学。而在以往的学生中,数学是最让学生厌烦的学科之一。
“这项实验,并不是追求分数,我们营造一种新的校园文化。”张肇基先生说。
现在,漫步校园,都能看到各种数学的活动通知、大赛公告、获奖名单、活动照片,还有同学们精心设计的一张张数学小报。数学真的成为人大附中第二分校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月15日,学校又派出近百名师生代表参加在人大附中举办的“人大附中肇基‘愉快数学’学具活动展示”,并与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代表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擂台赛”,第二分校的学生们攻下了擂主的宝座并获得团体冠军。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图为:“肇基数学”所用的扑克牌。 本报记者 靳晓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