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京3月24日电(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段晨澄)本报观察专栏分别于3月17日、19日刊发了《从南京护绿历程看——大树不该被移走》、《城市管理更要讲科学——对南京“梧桐让路”之争事件的追踪报道》,在本报等各大媒体的关注下,南京城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目前又有了新举措——对全市的古树名木进行GPS定位。
据介绍,南京将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内容包括树种、树龄、“胸围”、管理单位等信息,并在地图上标出树木“栖身”的经度和纬度,输入电脑后建立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经过GPS定位的古树名木将实现动态化保护和管理,一旦发现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工作人员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事发现场,开展保护工作。
据了解,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内的916株古树名木,已经率先实现了GPS定位“护身”,每棵古树都建有完备的“电子档案”。“什么时候修剪、施肥、进行病虫害防治,包括责任人是谁,只要点击鼠标就一目了然。”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