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23日 星期三

    高擎和平的旗帜

    ——记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23日 06版)

        在我军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有一个精彩的小窗口——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54年来,有100多个国家的近4000名军官,在这里认识中国;中国的诚信与负责,人民军队的开放与透明,东方文明的悠久与璀璨,一如从这里流过的扬子江,浩浩荡荡,走向世界。

        展示真实中国

        2008年10月,我军“前锋—2008”演习在太行山麓举行。

        精彩纷呈的我军大型空地联合立体作战练兵,令前来观摩的数十个国家的军官赞叹不已。“演习体现了中国的军事透明,军队的开放与自信。”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的外军学员黄胜洲少校说。

        据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吉文明、政委张世全介绍,为让外军学员更多了解中国与中国军队,他们采取“静态看实装,动态观军演,对外搞交流,内部办合训”的作法。让外军学员登上中国军舰,跨入中国新型战机座舱,现地观摩重大军事演习,进入“钟山论坛”等交流平台,与中国军队“面对面”。同时,进行“老区看延安,新区看浦东,古城看西安,新城看深圳”等参观见学活动,让外军学员“零距离”接触真实的中国。所有这一切,受到外军学员的广泛赞誉。

        培育和平使者

        在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教学大楼,古色古香的“和字匾”最为引人注目。由甲骨文、金文、行、草、篆等236个不同字体的“和”字组成的“和字匾”,精妙地展示着中国传统兵学“止戈为武”、“知兵非好战”的崇高追求,以及“慎战”、“止战”、“不战”的和平理念,感染熏陶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外国军官。

        “今天课堂上的学员,未来维护和平的使者”——秉持这个信念,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着力培养维护世界和平的急需人才,积极推动教学与国际接轨,把国际安全战略和共同应对多样化威胁作为培训交流的主要内容,增设联合反恐、抢险救灾等应对非传统威胁多样化联合军事行动课程,构建基础课、专业课、讲座课、研究课和实践课“五位一体”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他们尝试“一期多国、合编同训”培训模式,并在全军推广。他们开创微机控制沙盘进行战术想定教学的先河,填补了我军在此领域的空白。目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已形成“开放化办学、基地化教学、国际化交流”的新格局。

        彰显民族魅力

        据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政委贺兴博介绍,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不分国家大小,不分种族肤色,不分宗教信仰,所有外军学员都能得到同样的尊重和礼遇。每逢学员所在国的国庆日和民族传统节日,中心都要举行专门的仪式,升国旗、办沙龙、开派对、送祝福。数百次的各国国庆升旗仪式、近千次的学员生日派对,让外军学员深深感受到礼仪之邦中国的友好之情。

        在许多外军学员眼中,中心工作人员就是他们的“兄弟”与“姐妹”。外军学员杰加特结婚8年,妻子未孕。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他多方求医问药。毕业前夕,眼看妻子就要分娩,杰加特却因经济拮据愁容满面。中心官兵知情后,主动捐款献爱心。2009年夏天,外军学员苏米斯上校毕业登机回国前,让3个孩子跪在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宋裕祥面前,噙着泪说:“在中国,我们享受到贵宾一样的待遇、亲人一样的关心、朋友一样的帮助……临别了,请接受我国最高的跪礼!”为表达感激之情,杰加特特意为刚出生的女儿取名“爱华”。为感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的培育,外军学员塞纳卡上校毕业前在国际红十字协会主动献血400毫升。他在给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吉文明的感谢信中写道:“我把自己的鲜血留在了中国,我的心将与我的血一样,永远与中国人民连在一起!”

        本报特约记者 张彦中 本报通讯员 季本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