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彭雪枫,1907年生,河南省镇平县人。1925年在北京育德中学读书时,参加“五卅”运动,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北京汇文中学,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汇文中学支部书记,负责领导北京东城的学生运动。1927年春参加北京南苑农民暴动。后在北京、天津、烟台等地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0年初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5月被派到苏区,历任红军大队政治委员、纵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政治委员、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和中革军委第1局局长等职。参加了长沙、吉安、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每次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且多次担任先锋部队的指挥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革军委第1野战纵队第1梯队队长、红3军团第5师师长,1935年2月部队缩编后任红3军团第13团团长。在攻克娄山关、遵义城的战斗中,率部担负主攻任务。9月任陕甘支队第2纵队司令员。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直罗镇、东征等战役。
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春调赴河南确山竹沟,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组织训练抗日武装。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豫东敌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抗日武装。尔后东进,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艰苦斗争,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这期间,他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给学员们授课,并主持创办了骑兵团、拂晓剧团和《拂晓报》。
1944年8月,彭雪枫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时年37岁。彭雪枫牺牲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在《哭彭八首》中深情地写道:“淮北哀音至,灯前意黯然。生平供追想,终夜不成眠。”“廿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英灵。”“尔我竟长别,多年患难同。我身惜后死,努力贯初衷。”
链 接
■彭雪枫纪念馆
彭雪枫纪念馆坐落于河南省镇平县城北隅,占地面积9200余平方米。迎面是彭雪枫的高大铜像,耸立于晶莹剔透的花岗石基座上。石基上镌刻的“彭雪枫”题字,选用本人墨迹。铜像两侧的两块石碑,一碑介绍彭雪枫的生平事迹,一碑记叙建造纪念馆的经过。
■电视剧《彭雪枫》
为纪念彭雪枫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2007年在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由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与上海中船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18集电视连续剧《彭雪枫》。全剧撷取了彭雪枫将军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斗的光辉人生片断,刻画了彭雪枫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政治风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人格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报记者 赵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