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刚结束,思路越来越清晰。教育要发展,就要促公平、提质量。如何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就此进行解析。
记者: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在政策制度上己经作了哪些努力?
杜玉波: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但也应看到,我国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教育规划纲要在全面部署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初中能力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争取近些年有所突破,取得较大进展。
这些试点包括: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等。
记者:各学校和各地方进行了哪些探索?是否成功?
杜玉波: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成立“元培学院”,清华大学从1998年建立数理基础科学班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大学2005年成立“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2006年成立“匡亚明学院”,复旦大学2006年成立“复旦学院”等,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为了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的部署,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拔尖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选择了19所高校实施。教育部成立了由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审定实施方案、选拔入选党校、指导各校的实施工作。参与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招生、二次选拔等途径,遴选有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入该计划学习。建立试点学院或试点班,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机制。例如,北京大学在“元培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学科项目组;清华大学选择已有基础的是基础科学班、钱学森力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联合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各高校积极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对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很多学校提出设立“拔尖计划”首席教授和项目主任,请学术造诣浓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影响的学者担任首席教授和项目主任。各高校还在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2011年,教育部将与中组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善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组织试点高校开展交流,推广经验。
记者:未来我们将做什么保障拔尖人才的培养?
杜玉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从人才成长的个人内在因素、教育过程、文化环境、人才制度和国际综合实力等方面统筹考虑。下一步将从德才兼备、文理兼融、独立思考的要求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初中紧密结合,稳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
(本报记者 刘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