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而在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却是一片繁忙热火景象,但见在校学生创立的明华伟业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工作室内,五六十名大学生正熟练地操作着电脑,还时不时地用流利的英语与远隔重洋的外商在线洽谈。这是大学生们在为保定市周边的30多家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他们已把保定地方特色产业包括易县石材、曲阳石雕、唐县铜雕、高阳纺织、雄县包装、容城服装、白沟箱包,成功推销到五洲四海。
该公司法人代表、商务外语系08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赵亮欣喜地说:自2010年5月公司成立以来,在半年的时间内为同学提供了近300个实习实训岗位,创造了总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商务外语系赵梦迪、李坤、刘莎同学接待了英国、德国、黎巴嫩等国客户,签订的订单总额达100多万元;经济贸易系张丽娜、管理系郝紫伟、商务外语系赵健同学,工作仅仅几个月便与泰国、约旦、丹麦、意大利等国客户成功签单,总额超过20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公司还成为对口专业的教学实践平台,同学们对于国际贸易、单证操作、商务谈判、电子商务技能、商务函电等课程的知识理解加深,学以致用,商务实战能力显著提高,外语水平更是有了长足进步。
据河北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万素英介绍,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该院确定了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的创新创业特色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为加快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2010年6月底,院领导研究决定,把原来为学院赚钱的3000平方米综合服务大楼腾出来,再拨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制定了《河北金融学院关于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
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田亚昭说:运行半年来的情况可以概括为——承载能力基本形成,项目运行态势良好,学生人数稳步增长,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开始显现。经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知识结构等综合性的创业素质大大提高。学生直接进入商品社会氛围,在从事研发、营销、商业服务的创业实践中增强了本领,效果明显、反应良好。目前已有的6家创业企业,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内,共计480余名学生参与了基地企业的创业活动,在这里有了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却又与所学知识紧密衔接的“创业”或“就业”体验。管理系学生申震,用他所学的知识“管理”着一个成员达100余人、覆盖并服务于11所驻保定高校的团队。他和他的团队所创立的布丁广告策划有限公司,成功地将工商银行、中国移动这两个世界500强企业整合到了自己的平台上,联合发行了“牡丹动感校园灵通卡”一万余张,并于去年11月4日在学校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保定团市委、工商银行和移动公司的主要领导悉数到场,对这个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保定市各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他们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支持推到了新的高度。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几乎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但对于河北金融学院创新创业基地里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已不是问题。创业基地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又一个平台。去年12月份,基地3G梦工厂创业团队走出的三位同学,已分别被北京苹果派科技有限公司派往济南、大连、无锡等地的3G梦工厂担任技术主管;明华伟业电子商务公司的多位同学已被企业相中“预订”,有的企业干脆提出要在保定设立办事处,由该校的学生直接负责管理。2010年10月份,公司董事长赵亮同学同时收到来自白沟箱包公司和易县石材公司的工作邀请,许诺他的岗位,一个为外贸经理,另一个为厂长。
该院李占平副院长表示,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基地既是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载体,同时也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窗口,塑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工厂”,哺育未来企业的摇篮。一方面,它为大学生开辟了创业之门。大学生有激情、有梦想,也有创意无穷的崭新思想,但付诸实施困难重重。有了创业基地,他们的梦想就有了孵化的温床,创业之门就为他们敞开了。另一方面,以创业促进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创业与就业是母子关系、倍数关系,增加一个创业者,便可以解决几个人、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人的就业。如果建设一个基地,可以培育出几十家小企业,就可以提供成百上千个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就业人数的几何级数增长和就业方式的集约式增长。而最重要的是,创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才是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