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和编写。全书分上下两册,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全书在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把握上,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和中央领导有关重要论述为依据。全书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反映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吸收、积极借鉴和利用30多年来党史学界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2
《提问2011》
作为 “十二五”时期的开局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百姓的生活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年,通胀会激情上演吗?应对通胀,政府、百姓该出何招?老百姓的钱袋子会越来越鼓吗?股市楼市是涨还是跌?……承接《提问2010》的气势,《提问2011》再次把目光聚焦民生民情民意。全书是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集中体现,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将中央政府的政策和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真正对接,千万个网民提问,集中代表全国老百姓所关注的新一年的经济问题,归纳整理后交给20多位部长回答,又请100多位专家进一步权威解惑,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
《中国经济转变100问》
进入2010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战略决策。中央重视,媒体瞩目,百姓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适时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中国经济转变100问”,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与解读。
此书将其中的问题结集推出,紧紧围绕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难点热点,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所强调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与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进一步改革开放等方面出发对100个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多位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参与了问题的研讨,力求勾勒出中国经济运行与转变的蓝图。
4
《小国的痛苦和大国的烦恼》
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已经扩展到全世界,至今仍然难以见底。但中国经济融入东亚经济、世界经济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在全球化显现退潮迹象的今天,各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小国是选择继续开放,在市场风浪中承受痛苦并成长,还是暂时关上国门,先做好自己?大国是挟巨量经济规模之威,重新谋取规则优势,还是超越烦恼,以迅捷的改革与合作推动进一步的全球化?
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此书体现了我国学者对世界经济形势的观察和思考,收录了作者对影响欧美经济的次贷危机以及代表东亚经济模式的日本经济政策的众多评论和分析,全面解读了次贷危机、东亚合作、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诸多重要议题。
5
《谁是亚洲领袖》
在汗牛充栋的中日关系研究成果中,来自欧洲的亚洲问题专家对中日关系的论述可谓少之又少。
这本新书客观地介绍了在未来几十年亚洲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主要大国在这个将要形成的新的亚洲共同体中各自拥有的优势和不足,描绘出中国和日本在未来二十多年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此书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除了美国学者之外,既没有亲中倾向也没有亲日倾向的,来自法国或者说欧洲非盎格鲁撒克逊语系视角的中日关系的研究版本。全书对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和日本在亚洲的角色、地位等作了全面描述。作者认为,在未来25年内,中国将统领亚洲。
6
《世界是部金融史》
追溯金融的进程,解读金融的力量;破解金融的密码,回答金融的走向。
这本书以时间为纲,以国家、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这个核心,采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将希腊、罗马、法兰西、西班牙、荷兰、美国,克洛维、查理一世、约翰·劳、摩根、索罗斯,南海事件、次贷危机等这些在金融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国家、人物以及事件一一展现。同时,全书紧扣当前“美元量化宽松”、“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加以叙述。此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金融知识读本,两位作者均在金融领域潜心研究多年,专业的理论背景再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述,可使得更多读者从中获益。
7
《超前引领》
作者是广东省佛山市委书记,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具备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他认为,政府的职能不仅是服务和公共事务管理,还包括协调促进引领经济发展。区域政府的双重职能,一方面代表了市场经济微观层面的服务与管理,另一方面代表了国家政府宏观层面对经济发展的引领、调控与促进。“超前引领”是指充分发挥政府特别是区域政府的经济导向、调节、预警作用,依靠市场规则,借助市场力量,通过投资、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和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式,有效配置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8
《美国大学原来是这样的》
美国的大学是怎样的?美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国有何不同?15年来,作者游走于中美之间,对两国的教育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用委婉动人的笔触,详细分析了美国大学教育的种种理念与实践,并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其中一些值得中国的高等教育借鉴的经验,告诉我们真实的美国大学是怎样的,在美国,一流的大学和人才以及领导者是怎样被塑造的。书中还为读者选择美国的大学和专业提供了很多参考意见,即使不上美国的大学,也可以自己学习和实践。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都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9
《孤舟》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擅长描绘现代人欲望与心灵的冲突与纠葛。这部小说是其最新力作。退休以后,小说主人公大谷威一郎憧憬着全新的美好生活。孰料,一系列麻烦就此开始。几十年形成的上班快节奏停顿下来让他极不适应,不再为公司所需更让他心中茫然、精神萎靡。妻子洋子面对天天在家的丈夫,生活习惯亦遭破坏,患上了“老公在家精神紧张综合症”。夫妇二人都觉得对方陌生得可怕,无法忍受。女儿居中调停,只落得两头受气。一场大爆发之后,女儿搬了出去,妻子也随之离家。一夜之间,美好生活变成了孤家寡人的凄凉晚景……明白了“衰老是一种学习,人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之后,大谷这叶孤舟再次出发,找回自己。
10
《走不出的门》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让当代青年了解“五四”,听到“五四”的声音,是本书的主线。文化学者孙郁试图用他的思索和感悟,在当代青年心中点起一盏灯。凭着这盏灯,不甘于麻木与浮躁时代的青年,足以超脱世俗,使思想层面上升到一个高度,实现与“五四”文化大师的跨时空对话。《走不出的门》为散文随笔,主要内容涵盖了五四时期在京漂泊的“文青”、“京派”及其传承等,并对王国维、老舍、章太炎的众弟子的成就作了品评。作者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百年苦梦》、《张中行别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