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温暖的太阳高高挂在大营村顶上。农历正月初八,是大营村彝族“哑神”(措莫得拉)节,也是大营村一年当中最大的节日,来自周边相邻的上万名群众都要集聚到大营过节赶集。
走进大营,村头村尾,干干净净,户户张贴村规民约,家家张灯结彩、红绸飘扬,村民们正为节日忙碌着,村民看到我们都热情地打招呼。我们在村口与村委会总支书记苏光进如期而遇,苏书记正在张贴有村规民约的农户门前与村民谈心,了解落实计划生育情况。看到眼前苏书记忙碌的样子,我们感到这位在2010年荣获全国“百名优秀村官”称号的基层干部是如此的辛苦。苏书记介绍说,大营村地处高寒山区,彝、白、苗、汉、傈僳等五个民族杂居,交通闭塞。近年来,大营村确立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力争用三年时间修路通电,改进粮种,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五年内退耕还林,保护生态,发展山区野生食用菌;栽桑养蚕,种植核桃,发展乡村传统土陶刺绣;制订村规民约,大树文明新风,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前,全村修整村镇道路100多公里,退耕还林2700亩,种桑树450亩,建小水窖100多口、沼气池320个;实现水稻单产1200多斤,采收野生食用菌并销售200多吨;广播电视村村通,移动通讯百分之百覆盖;大营村甩掉了落后帽子,成为了全县的温饱示范村。在罗达家里,我们看到了一院三家人居住的小院子,老人高兴地介绍,全家6个劳动力都在农村,家里有农田,有核桃树,有牛、马、猪、鸡等牲畜家禽,年均收入近两万元,家里什么都不缺,生活很宽裕。老人还说,村规民约张贴以后,村民都积极响应,讲团结,爱卫生,守章法,扬美德。
大营彝族“哑神”节于2009年被云南省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哑神”节切实为当地文化旅游添彩。我们离开时,村民们还在“哑神”节中欣赏着热情奔放的彝族“祖鼓舞”。伴着阵阵敲响,“哑神”家家拜年,示意着大营来年吉祥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文伟扬 孟露西洋/撰文 彭晓侠/摄影)
专家点评
人地关系有保护
木霁弘(云南大学教授):
大营村乡规民约11个部分68条,包括护林防火、婚姻家庭、土地管理、邻里关系和村庄建设等内容,并配画印制了几百幅发放给农家张贴,做到家喻户晓。从中可看出,乡规民约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农村基层完善政权组织的有力帮手,集中体现了村民的意愿,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护规范着大众的行为准则,从而使山村更加富有凝聚力和充满生机。
大营村乡规民约(节选)
△搞好护林防火,教育小孩高度预防火灾;发现火情,自觉勇于扑救,严禁砍松树木材,实行群众举报有奖的管理。
△发扬养老美德,凡老人愿意自己生活的,子女每年要给老人大米360斤,现金1000元,生病就医由子女全部承担,严禁对老人有不孝行为。
△建房原则,无住房户和原住房人均20平方米以下的,优先审批;在30平方米以上的,暂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