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10日 星期四

    一切为了人民幸福

    ——代表委员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10日   01 版)
    一辆“和谐号”CRH380A动车被运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广场进行吊装,参加“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仗,犹如开始新的长征。

        出席此次两会的代表委员取得高度共识——改革开放30年使中国经济实现了第一次腾飞,“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党和政府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上来,把发展成果更多地用于民生。而这一切,都贯穿着一条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将引领中国经济站在新起点上,开始实现再次腾飞。

        结构调整时不我待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德水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出现了7次。”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代表说:“温总理用‘攻坚期’来表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地位,这让我们在结构调整时有了紧迫感。”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不均衡的状况得到了改善,2006年至2010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9%、81.9%、91.0%、138.9%和92.1%。

        但是,我国居民消费率依然不高。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率达38.83%,比美国低一半,比中等收入国家57.5%的平均水平也低近20个百分点。

        加快结构调整,必须跳出“一次腾飞”所倚重的工业化路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把稳外需和扩内需相结合,让“三驾马车”发展更均衡。

        科技创新攻坚克难

        “加快转变的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安徽移动总经理郑杰代表表示,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发展战略,抢占国际产业科技发展制高点,中国应当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关注能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中蓄势待发。

        近年来,我国高 科技产业发展迅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值在2005年只有34000亿,而到2010年达到了76000亿,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达到416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的现代化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后半程’,自主创新决定着我们能否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委员对此有认识深刻,我们应该鼓励能带动公司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创新,能世界领先的创新,要无愧于我们高科技企业的名称。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委员认为,对企业来讲,应带头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尽快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的产业向高技术化、高品牌化、高级化的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

        改善民生重中之重

        让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这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回应。

        “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

        “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十二五”时期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了“两个提高”: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对此,李德水委员表示,这“两个提高”、“两个同步”是“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之一。

        “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让人民得到实惠,让人民感到幸福,让民生得到改善,政府已经对此有了清晰判断。”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晓委员说。

        本报记者 郭丽君 李金桀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