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一个士兵释放的热度

    安菲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1日   14 版)

        我是黑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接到采访任务是在秋叶镶金、天高云淡的十月,我们急匆匆赶到黑龙江江边,滚滚东去的黑龙江一如往常地浩浩荡荡。可站在江畔,我们感受不到以往拍摄母亲河的雄浑壮阔,扑面而来的江风让人有点瑟瑟发抖,痛由心生……

        2009年8月,一个年仅23岁的年轻士官,在黑龙江畔纵身一跃,挽救了他人,牺牲了自己,也让边陲小县呼玛久久地传诵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邰忠利。

        邰忠利不仅感动了无数的边陲军民,而且让俄罗斯军人肃然起敬。在搜寻英雄的日子里,俄罗斯边防军第一次破例允许中方船艇越过主航道,进入俄方一侧打捞,还派出巡逻艇协助中方。最后,邰忠利的遗体在距事发地134公里的俄罗斯一侧被俄军找到。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竟然让那么多人因为他的离去而恸哭?他那么年轻,还没有经历过生活课堂更多的历练,如何让人心生佩服?带着疑问,踏在邰忠利无数次走过的黑土地上,我一点点地接近他的精神家园。

        茫茫呼伦贝尔大草原,苍鹰高飞、骏马奔驰,给了邰忠利宽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性情。上学后,他一直品学兼优,16岁时,父亲出了车祸,家里经济拮据,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任凭老师家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可倔强的他还是坚持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当兵后,每次探亲回家,他都会抢在归队前把家里该干的活干完。前年的最后一次探亲,他没能与在外打工的父亲见上一面。归队前,已经到了火车站的忠利,突然急匆匆赶回家,给年愈80的奶奶磕了三个头,忠利啊,你是否预感到此行的非比寻常,预感到这一拜竟是永别!

        再次来到江边,我们面前的黑龙江,江流笔直、默默无言。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问一问邰忠利,“如果你知道自己救人便会死去,你还会救人吗?”20岁刚出头的你,弃身而去,拯救了他人,舍弃了自己,斩断了梦想,埋葬了年华,这些到底值不值得?

        采访中,翻开忠利的笔记,一行朴实的话语映入眼帘。“伟大寓于平凡,平凡是伟大的表现。”我想,这就是邰忠利对我的回答。

        三次前往大兴安岭采访,让我惊叹的是,每次去都会发现很多新故事,邰忠利的英雄形象,一次又一次地在我心中放大。

        一个人做一两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他把做好事当成了再平凡不过的一种习惯。细微之处才见英雄本色,细腻之中更显人性光辉。让生命变得美丽而崇高、让平凡变得深刻而伟大、让追求变得热烈而精彩,让爱心变得温暖而博大。这就是邰忠利,一个年轻、英俊的蒙古族士官,一个让人温暖、让人感动、让人敬佩的优秀边防军人。

        (本版图片由吕衍海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