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1日 星期二

    感谢亲人解放军

    张文礼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1日   14 版)

        我是黑龙江省龙江县人,今年36岁,常年在呼玛县以采摘山货和打工为生。一次突然降临的灭顶之灾,将我和一个英雄联系在一起——为了救我,邰忠利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那是2009年8月9日下午,我本想去山里采山货,但天气又闷又热,就和妻子去黑龙江边钓鱼。当时江水很大,水流很急,我蹲了半天也没钓到几条,便把鱼竿放在江边矮树丛上,下到江里。刚洗了洗脸,抬头一看,鱼竿被江水冲走了。我以为是鱼上钩了,便伸手去抓鱼竿,没料到脚下一滑,整个人都出溜到水里。我一下子就懵了,扑腾着想站起来,可脚怎么也够不到底,接连呛了几口水。我不会游泳,脚蹬手刨拼命挣扎。

        我妻子在岸边慌了神,扯着嗓子喊救命。就在我万分绝望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人跳进江里,从背后使劲推我,我就顺势往岸边扑腾,这时江边有人抓住我的手,就把我拽了上来。等大家回头再去寻找救我的那个人,只见江中一大片漩涡,人已不见踪影。事后才知道,我的救命恩人是个边防战士,叫邰忠利。

        为了救我,一名解放军战士竟然失踪了,我难过极啦。回到家里,我心里闹腾得像猫抓一样:救我的这个战士邰忠利,到底长得啥模样?家里还有什么人?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邰忠利救人失踪的消息传出后,呼玛县群众自觉自愿赶到江边,不分昼夜地搜寻邰忠利。有个名叫杨雪亭的老渔民,已经77岁了,带着打捞工具,拄着拐棍往江边赶,他说:“这个当兵的多好啊!我身子骨实在不行了,要不然我也会下到江中捞人。”

        呼玛县驻军、民政、公安、渔政等部门的船艇,一起组成庞大的搜救队,在江面日夜搜救邰忠利。呼玛县城10公里外的下站捕鱼点,是邰忠利生前驻勤的地方。听说邰忠利失踪的消息后,捕鱼点上的9户渔民,驾着11条渔船迅速加入搜救队伍。当时,正是捕捞旺季,但所有渔民没有一个考虑自己的损失,从早到晚,天天沿江往返几十公里,在暗流汹涌的大江中进行拉网式搜寻。

        从邰忠利失踪那天,我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成天恍恍惚惚。白天,我和妻子来到江边,沿着大堤寻找邰忠利,忙着为搜寻的人们送水送饭;晚上,我和大家一起在江边点蜡烛、放江灯、撒花瓣,希望点点江灯能照亮邰忠利回家的路,瓣瓣菊花能带去我们深情的寄托。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我的救命大恩人,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在搜寻邰忠利的几天中,呼玛江段天天雨雾茫茫,苍天也仿佛为失去一位英雄落泪。到第六天,邰忠利遗体被打捞出来,那天天空突然放晴,一道彩虹横贯黑龙江上空。老人们都说,邰忠利没有走,天上的彩虹,不就是他的英魂吗?听说恩人的遗体找到了,我和妻子赶快跑到殡仪馆,我一下子扑到邰忠利遗体上:“忠利兄弟,你醒醒!你醒醒啊!”我是多么想把他唤醒啊!可是,任凭我喊破嗓子,他却听不到了,永远听不到了。

        2009年8月17日上午9点,呼玛县举行邰忠利烈士追悼会。江上的船艇一齐鸣笛,全城车辆停止,行人肃立,共为英雄默哀。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普通百姓,从白发老人到邰忠利生前曾照顾过的儿童和辅导过的小学生,人们纷纷自发赶往殡仪馆,很多人冒雨赶100多公里路,就是为了赶来看英雄最后一眼,就是为了送亲人最后一程。

        我没上过几天学,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但我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知恩图报。我对妻子说:“没有邰忠利,就没有咱这个家。现在他走了,咱们应该把他的老人养起来,这样才能对得起救命恩人的在天之灵。”我们把采蓝莓果挣的1037块钱全都拿出来,去看望邰忠利的父母。

        我从小就知道解放军里英雄多,每当国家有危难,群众有困难,解放军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次,我从自己生命重生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解放军就是咱老百姓的保护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