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欧阳志远2月21日在《光明日报》撰文说, “中国科学的真正危机不是作伪性论文的频现,而是平庸性论文的泛滥”(见本版2月21日《别让平庸论文充斥期刊》)。不留情面地批评了当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重质量的问题。平庸性论文泛滥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期刊不重科研创新的问题,更大程度上可以映射出我国期刊发展的乱象。
如今,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量,催生了一个新的发财门路:办刊物。本来是双月刊的,改成月刊,有的月刊,还要改成半月刊乃至旬刊;本来只有64个页码的,开始无限制地扩版,有的一期刊物能够达到200多个页码;有的大学学报,本应刊登一些高校教师的研究成果,却在刊物中发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笔记、教学大纲;正式出版的刊物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就想办法增刊。
欧阳教授在文中说,“发表作伪性论文主要是作者的责任,发表平庸性论文主要是期刊的悲哀”。然而,我们的一些刊物不管是作伪性论文还是平庸性论文,只要收到投稿,不辨真伪、不问优劣,只要不存在违法言论的,即可在一天之内为作者办理好录用通知书,不仅没有专家审稿这一环节,有的根本连校对都没有时间。当然了,如此高的工作效率,需要作者付出的还有一笔不少的版面费。笔者曾经接触过几家刊物,1个版的论文版面费在500元左右,一些冠名为“国字号”的刊物,版面费更高。这样的期刊,能够吸引到高水平的学术工作者吗?能够收到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吗?充其量只是期刊打着服务理论工作者的幌子,赚取高额版面费的一种不齿手段。
如何堵住中国平庸的学术论文泛滥的“入口”,不仅仅是对当前期刊严加管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回头反思我们所建立的一整套科研评价体系、职称评定标准等,只有这样,学术期刊的发展环境才能风清月明,才能够健康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